晋耀臣,名显枢,字耀臣,1916年出生于北京房山蒲洼乡蒲洼村。他出身富家,从小就有爱国意识,聪颖好学,敢于斗争。1939年,在房良联合县县委书记赵然的教育和帮助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分配到房良联合县三区任农救会主任、区委书记。
晋耀臣到三区后,以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他经常召开村干部会、绅士会、知识分子座谈会,用党的抗日政策团结爱国志士、开明绅士和知识分子,统一抗日思想,结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经过半年的艰苦细致工作,在三区普遍建立了村政权和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青年自卫队等组织,人民群众有了自己的抗日政权和组织。
青年人是抗日的骨干力量,晋耀臣很重视培养青年人。县委在大峪沟举办党训班,晋耀臣和党员、积极分子一起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抗日政策,密切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联系,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先后培养邱绍明、佟博文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0年春,全区12个村,已有南白岱、北白岱、下滩、镇江营等8个村有了党员,有的还建立了党支部。
晋耀臣在三区抗日前哨建党建政,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前,抗日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条件虽然艰苦,但每逢“五四”青年节等节日,都组织纪念活动,组织各村青年进行会操比赛。镇江营和南白岱村群众抗日成绩优异,被评为模范村。他广泛发动群众,打击日伪军,巩固了三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党组织派晋耀臣到房良联合县一区担任区委书记。他一上任就来到南窖村,村里的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也不知道八路军是干什么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群众工作呢?晋耀臣把一张桌子摆在场院上,像说书那样,用老百姓的话把党的方针政策、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说给大伙儿听。老百姓都明白了,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把鬼子赶出中国。
在晋耀臣的努力下,一区发展了100多名青年党员,培养了一批年轻积极分子,15个村重新建立了党组织和村公所。在他的带领下,老百姓为战士送粮、捐衣、筹款,游击队抓汉奸、端据点、炸炮楼,整个一区的抗战形势得到了扭转,由敌占区变为抗日根据地,晋耀臣也因此被晋察冀边区授予“抗日英雄”的光荣称号。
1943年,为恢复七区工作,晋耀臣挑起了区委书记的重担。晋耀臣组织起区武工队,担任指导员,带领武工队员击毙了死心塌地为日伪军卖命的汉奸,使老百姓更加支持八路军抗日。晋耀臣领导的武工队威震敌胆,日伪军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捉拿到晋耀臣有重赏,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血肉一两银,晋耀臣身体有多重,就给多少金和银。”晋耀臣把敌人的恐吓、暗害、捉拿都置之度外,他身背挎包和盒子枪,带领两名武工队员,照常机警地活动在七区各村。
晋耀臣自参加革命后,就顾不上家庭了。1943年10月的一天,他回了趟家。望着眼前的丈夫,妻子高兴地流出了泪水,女儿赖在爸爸的怀里,就是不下来。晋耀臣对妻子说:“我杀死了很多鬼子,敌人到处悬赏抓我,我常在狼群里转,也许哪天就会被狼叼去,如果发生意外,咱们都是共产党员,你要继续战斗下去。”妻子流着泪对他说:“鬼子一定会被我们赶走的,你一定要回来呀。”第二天早上,晋耀臣抱着女儿恋恋不舍地亲了又亲,转身走出了家门。可谁知道,这次分开竟成了永别。
1944年4月,晋耀臣到郑家磨村开展工作。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包围了晋耀臣的驻地。为了掩护战友转移,他孤身与敌人战斗,直至打光了子弹。他摔碎盒子枪,撕碎随身带的文件扔入河内,准备跟敌人拼以一死。但因寡不敌众,落入敌手。敌人在押送他去石亭的路上,用一根四五米长的铅丝穿进他的锁骨拉着走,鲜血染透了衣服,他忍着剧痛还在高喊“共产党万岁”。入狱后,敌人对晋耀臣严刑拷打,他严守党的秘密,始终不吭一声。最后,穷凶极恶的敌人将遍体鳞伤的晋耀臣推入山坡下的壕沟里活埋,晋耀臣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英雄浩气长存世间,吾辈更当承志前行。晋耀臣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信息来源:北京市房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房山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