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魏拯民:战斗在长白山麓文武双全的抗日英雄

来源:通化日报 作者:葛庆鑫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2-18 15:52:17

战斗在长白山麓文武双全的抗日英雄魏拯民

■葛庆鑫

通化县兴林镇,是杨靖宇将军创建的金川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吉林省历史上第一个中共省级组织机构——中共南满省委诞生的地方,魏拯民则是吉林省历史上第一位中共省委书记。九一八事变后,魏拯民到东北组织抗日工作。长达九年的时间里,魏拯民一直坚定信仰信念,与敌人战斗在长白山麓。1941年1月20日,魏拯民在密营中不幸病逝,时年32岁。

一、寻求信仰,为理想英勇奋斗

魏拯民,原名关有维,父亲关宏元,母亲魏氏,1909年2月3日出生在山西省屯留县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9月,魏拯民考入太原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谈及青年人应有的抱负时,他说:“在世间为人,总得有为国为民的志气,不得遇事坐视旁观,采取毫不关心的态度。”

1926年夏,魏拯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为共产党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遍布全国,太原市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魏拯民等被迫弃学回乡,他们回到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0年11月,根据党的指示,魏拯民考入安阳军事学校。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军事本领,同时积极开展党的工作,秘密组织“读书小组”,宣传革命真理,团结一些进步青年。他对同学们讲:“真正革命的人,做事要光明磊落,要做常人所不能做的工作,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要革命,要建设新社会,推翻旧社会。”

二、扎根东北,开创东满新局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魏拯民急切地盼望到东北参加抗日斗争。1932年,党派魏拯民赴东北工作。当时,他感慨地说:“我虽没见过长白山、没到过松花江,可我一闭上眼睛,就像看到那里到处是烟火、到处是血迹,我想立刻到那里去,拿起武器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1932年春,魏拯民被党派到哈尔滨任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他积极组织群众的抗日斗争,深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1934年3月,魏拯民到东满地区巡视工作。在东满,敌人除了对抗日组织进行军事“搜剿”外,还利用朝奸和叛徒组织反动团体及特务组织,企图从内部破坏抗日力量。东满党组织由于受到“左”倾思想影响,曾错误地处理了不少党的干部和抗日战士。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形势,1935年2月,魏拯民召开东满党团特委联席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严格区分错误性质,并且严格规定处决人的批准权限,从而保护了大批朝鲜党团员和朝鲜革命家。金日成曾高度评价道:“魏拯民同志对朝鲜革命是有功的,大家应该很好地纪念他。”

三、率部南进,配合关内全身心投入抗战

1935年5月,魏拯民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他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详细汇报了东满党的抗日斗争情况。

1936年7月5日,魏拯民和杨靖宇共同主持召开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高级干部和东南满党的领导人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将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将东满特委和南满特委合并组成中共南满省委,魏拯民任南满省委书记。这是吉林党组织和东北抗联部队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组建的中共南满省委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境内诞生的第一个省级领导组织,魏拯民为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任书记。

七七事变后,魏拯民亲自起草了《为响应抗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号召东北同胞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为配合关内抗战,魏拯民指挥部队在长白山区对敌人发动猛烈进攻。1937年9月攻打辉南县城,击毙日伪军数十名,打破敌人“南满共匪已完全肃清”的谎言,使抗日军民大为振奋。

四、顽强斗争,抗战至最后一刻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同志牺牲后,第一路军和省委的工作重担全部落在魏拯民肩上。日寇们原以为杨靖宇的牺牲会使抗联第一路军群龙无首,然而魏拯民集合起队伍,在“向日寇讨还血债”的口号声中,带领战士们继续开展战斗。魏拯民指挥第一路军袭击安图县红旗河、王常县拉林河的森林警察队,全歼日军前田讨伐队。

魏拯民还特别注意从政治思想上提高部队素质。他要求战士们不能光靠勇敢和热情,还要有政治头脑。他说,抗联战士要有远大理想。政治是武器,它不但能使我们进步,更有能力打击敌人。重病缠身的他亲自撰写文章,编写《政治读本》,没有纸张就用桦树皮,没有笔墨就用树枝烧的炭条当笔墨。

1940年秋,魏拯民的病情恶化。病逝前,他从枕下拿出一个包裹,叮嘱同志们“千万把它转交给党组织”,同时鼓励大家说:“你们都很年轻,革命就靠你们……革命是艰苦的,要打倒敌人,就要流血牺牲。可是我们的血不会白流,我们的革命红旗会插遍全中国。日本强盗一定能被我们赶出去,胜利是我们的!”

1941年3月8日,魏拯民同志停止了呼吸,时年32岁。他将自己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精神与巍巍长白山共存。在魏拯民牺牲后不久,敌人找到魏拯民的埋葬地,将他的尸骨挖出,将头颅割下,并在树林里鸣枪,制造出作战中枪杀魏拯民的假象。

1961年10月23日,党和政府找到了魏拯民的牺牲地,并在原地重新安葬。2000年9月,魏拯民烈士的遗骨迁到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内,并举行了隆重的遗骨安葬仪式。

(作者系杨靖宇干部学院、通化市委党校对外交流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