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周性初:三次被捕入狱英勇牺牲的地下交通站站长

来源:大河报 作者:邵可强 张琮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2-13 14:35:59

藏在油坊里的地下交通站,站长真汉子!

三次被捕入狱 英勇牺牲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邵可强/文 张琮/摄影

从信阳市区出发,沿107国道一路南行,抵达柳林乡,在国道旁一座旧院落,引人注意,这里曾经是一家油坊铺,它的老板叫周性初。

不过,不起眼的油坊铺和它的主人,在革命年代有着“秘密使命”。这间油坊曾是河南省委地下交通站、中共鄂豫皖省委交通站的所在地,周性初的身份也变成了站长。

周性初(1884—1936),河南信阳柳林乡人,我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地下工作者。他在担任交通站站长期间机智勇敢,多次完成重要情报传递、保护过路同志,从未出差错。后因叛徒出卖,3次被捕入狱而不屈,可谓“铁血硬汉”。1936年英勇就义,终年52岁。

办夜校 被地痞流氓绑在树上殴打

信阳浉河区下辖的柳林乡,曾是我党在豫南的重要活动之地,是豫南革命的摇篮和重要发源地。柳林乡副乡长邹欣岑,是柳林革命纪念馆的兼职讲解员。她说:“革命年代,当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积极活动分子,周性初就来自这里。”

周性初,原名周守斌,1884年出生于柳林老街姜家湾一个小商户家里。

1920年初冬,共产党先驱恽代英把在武汉成立的“互助社”的“大本营”迁到柳林学校,进行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同样作为知识分子的周性初,很快接受了这些新思想。

1925年8月,豫南第一个农民协会在柳林诞生,并在柳林老街南头开办一所平民夜校,周性初任教员,他给学员讲解新文化和新思想。不过,这一行为引起当地劣绅刘文阁的嫉妒。因为刘文阁长期霸占老街一座古庙开办私塾,周性初发动平民夜校学员同刘文阁争辩。一天清晨,刘文阁唆使地痞流氓闯入周家,将周性初捆绑到街心桐树下进行殴打,并要求解散平民夜校。后被赶来的王家店学校师生和铁路工人解救,刘文阁逃之夭夭。从此,古庙的私塾变为国民小学,周性初任校长。

1925年冬,周性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全身心投入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之中。为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1926年春,党组织派周性初等去广州参加毛泽东举办的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10月回柳林,任中共柳林支部书记

打暗战 油坊铺里设地下交通站

“这里就是当年的地下交通站,周性初生活的家,也是他担任站长的地方。”信阳浉河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廖家宽指着一处民房说,柳林地处信阳南20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1906年平汉铁路开通后,是平汉铁路南段信阳至武胜关之间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

记者注意到,该处民房位于107国道旁,距离柳林老街南约200米,与京广线一河之隔。门口挂有“中央军委豫南地下交通站旧址”的牌子,房子青砖黛瓦,整体修葺一新。

进门右手一间房子,里面有保留至今的一个隐秘瞭望孔,大门外边情况一览无余。从外向里看却被墙坯堵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到。在房间内,陈列有一些当年的物品以及人物挂像、历史资料等。其中,最里边一间房子的后墙上,有一处暗门,打开暗门,就能看到107国道和后山。这样的地方作交通站最合适不过。

时光回溯,当年在这里设立交通站是有考虑的。一方面为保持同鄂豫皖苏区的联系,配合红军行动;另一方面,负责搜集情报、运送军需物资、传达鄂豫皖苏区领导指示、保护接待来信阳的干部等任务。

1930年,由于其他交通站被破坏,中共河南省工委决定把原河南省委地下交通站合并为鄂豫皖苏区地下交通站。为不引人注意,周性初在家开了一间油坊和一间纸烟铺,以做生意为掩护开展秘密工作。

就这样一处小店铺,成为我党豫南地下工作的枢纽。不仅传达转送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的指示情报,而且接待护送了信阳县委书记贾子郁、中央巡视员郭述申、河南省军委书记胡清瑞等许多来信阳巡视及往返鄂豫皖苏区的领导干部。同时,面对敌人的封锁,周性初通过各种关系从汉口等地购买药品、枪支弹药、手电筒、怀表等军需物资送往苏区。

1931年11月,根据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决定,这里成为中央军委豫南交通站,是中央军委直接与鄂豫皖中央分局、河南省工委互相传递情报的地下通道。

供情报 助便衣队打跑地主、开仓放粮

搜集提供情报,是周性初和交通站的“秘密使命”,而且收效显著。

1932年春至1932年夏,红四军根据交通站提供的情报,曾两次成功袭击柳林、李家寨车站,击毙敌旅长侯祥甫和团长李柏文。

1934年11月17日,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重建的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边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根据鄂东道委的指示,徐国顺、黄锦思带着10多名红军成立便衣队,主要任务是在平汉铁路两侧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游击根据地,以牵制敌人,策应主力红军外线作战。周性初很快与其联系上,利用交通站特殊地理位置,及时为便衣队提供情报,解决物资供应的困难。

当时柳林周家塘埂村大地主、联保主任周干贵无恶不作,得知有红军活动,一再请求国民党派兵“清剿”,并把村后的一座破庙作为营地。便衣队决定趁国民党军队未到,打掉这个“地头蛇”,以威慑敌人。周性初不仅及时提供情报,还利用熟悉地形、人情的优势,与便衣队一起研究作战方案。一天夜晚,黄锦思率便衣队一把火烧毁周干贵准备的营房,动员附近100多个贫困农民打开周家粮仓,把粮挑走,周干贵逃亡外地。

“柳林火车站的国民党军队一个营要换防到信阳,接防军队次日才能到达。”1935年春末的一天,周性初获得这个情报,立即通知便衣队。黄锦思于当晚率便衣队和贫农小组50余人从周家塘埂出发,每人背着一捆干柴到柳林火烧碉堡,守车站的民团不敢出来,便衣队趁机打掉柳林镇的警察所。这一举动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吸引更多群众向便衣队靠拢。

硬骨头 三次被捕入狱英勇牺牲

距离柳林交通站不远的山坡上,周性初长眠于此。

从事地下交通站秘密工作,周性初随时面临着危险,他先后3次被捕入狱。

1934年9月,信阳县委书记李剑森叛变,交通站遭到破坏。周性初等先后被捕,被押送开封国民党河南绥靖公署。面对严刑逼供,周性初宁死没有出卖党组织,而是利用社会关系和敌人反复周旋,又经党组织送来一部分现金,加上周家变卖几亩田地,打通关系,当年冬营救出狱。

1935年,红二十八军一个叫“熊瘸子”的叛变,周性初再次被捕关在信阳监狱。因为叛徒被处决,死无对证,后周家变卖家产,请托族侄周青华利用帮会关系找到潢川专员吴中孚,周性初得以保释出狱。

连续两次牢狱之灾,使年过半百的周性初身体受到极大损害,肝病发作,全身浮肿,行走困难。当时,国民党正在“清乡剿共”,党组织要求把周性初秘密转移到上海医治。但是,周性初担心自己行走不便影响组织转移,交通站还有很多工作要落实,决定留下来,去信阳西白龙潭亲戚家隐藏,继续开展地下情报工作。

敌人获悉后,又将周性初抓捕,押解到当谷山新集。面对病痛和敌人的折磨。周性初未透漏半个字。1936年11月3日,周性初英勇就义,终年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