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怀忠,1917年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县)土屯寨,少年时在崞县中学(现范亭中学)读书。其时,日寇正加紧侵略我国,企图先亡我东北,继而灭我全国。吕怀忠目睹国势日非,山河变色,奸佞当道,心中愤慨,毅然投笔从戎。为了参加抗日,学习军事本领,他于1936年考入太原晋绥陆军军官教导团第二期,编入步兵科第一队当学员。此时,他受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和影响,参加了读书会,大量阅读进步书刊,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1937年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吕怀忠任第二战区随营政治军事学校一队队长、党总支委员;12月,任山西政治保卫队副大队长。1938年3月,任洪(洞)、赵(城)、临(汾)三县联合支队第一支队支队长;8月,任山西新军决死第二纵队游击五团一营营长,11月任团副。其间,他率部破击甘亭至左壁之间铁路,夜袭左壁敌据点,袭击洪洞县曲亭镇敌据点,毙伤敌数十人。1939年春,率部夜袭土门镇敌据点,伏击万安镇出扰之敌,毙伤敌100余人;同年冬,在对阎顽军进行自卫反击中,任四团三营营长。1940年2月,任五团参谋长;6月21日晚,在方山县杨湾村遭遇战中,吕怀忠奋不顾身,沉着应战,指挥部队顺利转移;8月,百团大战中,率部袭击王家池敌据点,歼敌一部,敌指挥官川濑被杀死;同年冬,任五团副团长,既带队进行反“扫荡”,又护送一批干部从延安经晋绥八分区到晋东南,胜利完成任务。1941年夏,敌人向交城山区“扫荡”,隐藏在密林中的团直属部队被敌发现。他为了机关人员的安全,果断派出一个班吸引敌人火力,使得团直属部队安全转移。1942年春,到晋东南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3年3月,任六支队副队长,不久任第八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交城(东)支队支队长。
1943年7月,岔口、芝兰、朱化、赵庄等据点被“挤”后,交城(东)县草庄头据点成了对八分区危害最为突出的敌据点。为了尽快拔除草庄头据点,地委和军分区决定吕怀忠临时参加交城(东)县对敌斗争的领导工作,并由他统一指挥拔除草庄头敌据点的战斗。吕怀忠派三连长董仲和进行瓦解伪军的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争取了两个伪军(一个伙夫,一个采买员)。9月18日夜,在内应接应下,吕怀忠率部奇袭草庄头,战斗不到半小时,击毙日军30多人,俘伪军及伪四区工作人员1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军需品。战后第三天,八路军副司令员彭德怀和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由晋中回延安途经交城(东)草庄头,坐在被炸毁的敌据点附近休息时,担负护送任务的吕怀忠向首长汇报了拔除草庄头据点的详细经过。两位首长当场表扬“这是一个很好的战例”,之后指示晋绥军区以草庄头战斗为范例通令嘉奖。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下令由八分区部队收复文水县城。8月31日晚,吕怀忠率部冒雨攻城,亲自到城西外壕边沿指挥作战。9月1日拂晓,当吕怀忠在二支队突破口指挥部队向纵深发展,部队正准备登城时,突然遭到城墙暗堡之敌的冷枪射击,弹中腹部要害,当即倒下。由于伤势太重、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吕怀忠于9月3日晨不幸牺牲,时年27岁。
吕怀忠牺牲后,八分区党政军民各界9月5日在交城县南堡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将烈士就地安葬。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将其遗骸迁至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立碑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