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刘骏达:忠贞于革命理想的十二桥烈士

来源:遂宁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1-20 14:27:21

刘骏达(1910—1949),原名刘祖华,又名刘骏,四川遂宁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西北联大历史系,后考入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做助理研究员。1945年经党组织安排进入成都石室中学任教。1949年4月20日被捕,同年1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成都十二桥。

刘骏达为人正直坦率,爱憎分明,在北平辅仁大学读书时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口诛笔伐,声讨日寇汉奸罪行。1936年加入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日寇攻占北平后,不甘做亡国奴的刘骏达被迫离开北平流亡到山东烟台,参加平津流亡同学会和当地的抗日宣传动员委员会,夜以继日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因韩复榘不战而逃,山东沦陷,刘骏达再次被迫流亡。1938年夏,历尽千辛万苦的刘骏达辗转到达成都。

刘骏达从两年来坎坷颠沛的流亡历程中,看到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始终坚持抗日,争取民族独立,而国民党一边高喊抗日口号,一边却放弃抵抗任由日寇猖狂,深深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到成都后,刘骏达立即找到党组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态度诚挚而坚决,1938年7月,经川康特委秘书长张文澄批准,刘骏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根据组织安排,刘骏达怀着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满腔热情来到西北联大学习和开展党的工作。期间,刘骏达担任了陕南学委兼联大党支部书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和发动联大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由于国民党推行对日绥靖、对内反共政策,从1939年开始在全国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各国统区党组织受到严重威胁。为确保党组织和党员安全,党组织决定采取隐蔽精干的策略。1940年夏,刘骏达在中共汉中工委安排下撤离西北联大,回到成都。在成都,刘骏达按照“勤业、勤学、勤交友”指示,勤奋学习,广交朋友,先后组织建立起“转转会”“联谊会”等多个进步群众组织,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集聚壮大国统区民主运动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骏达与党组织接上关系,转到成都石室中学任教。1948年10月,刘骏达支持并参加了成都市各级学校教师争温饱罢教活动,以教职员联谊会名义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反动当局罪行,迫使国民党四川省政府同意拨发当月“平价米”,补发欠薪,获得各学校教师的信任。

随着人民解放军向大江南北挺进,党组织决定在国统区再次掀起以“反饥饿、争温饱”为口号的民主运动高潮,以配合解放战争,加速蒋家王朝的覆亡。刘骏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团结各中学教师开展罢教,发动学生组织尊师会,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王陵基”“要民主、要自由”等口号,声援教师罢教,使反动当局大为震惊。1949年4月20日晚,国民党四川省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逮捕革命师生,刘骏达被捕。面对敌人审讯,刘骏达坚贞不屈,正气凛然。敌人将刘骏达放到烈日下曝晒,不给水喝,不给饭吃,企图打垮他坚强的意志。但刘骏达以极大毅力强忍饥饿与干渴,怒视敌人,不吐半字。1949年12月7日,刘骏达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成都西门十二桥。

狱中,刘骏达托出狱的同志给妻子马力可带去一本在书页用火柴头写着“忠贞谨慎”四个字的书,并在他们的结婚照片上题词:“力可与我结婚了,今后我们要互相敬爱,互相勉励,为我们理想奋斗,为前途努力。凡有利于人群之事,不计较待遇之厚薄,位置之高下,皆乐为之,这样方不辜负我们结合的意义。”这些话充分表达了刘骏达烈士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定。

(来源:遂宁市委党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