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为何无言
■解放军报记者 孙晨姌 王小敏
2024年6月29日,96岁的昆明学院离休干部、老兵郝珍富因病去世。昆明学院离退休工作处工作人员在查阅郝珍富的档案时,意外发现这位“平日里性格随和,脾气好,没架子”的老人,曾立下赫赫军功:3次特等功,2次大功,2次三等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崇敬之余,工作人员拨通郝珍富家人的电话,希望了解军功背后的故事。没想到,郝珍富的妻子张雨薇和他的3个儿子,只知道他当过兵、打过仗,对立功的具体情况并不知晓。
整理郝珍富的遗物时,张雨薇从一个箱子的最底层,找出十余枚奖章和纪念章:“我知道老郝以前打过仗,有一些奖章,但他从没说过这些奖章是立了多大功得来的。”
细看这些奖章和纪念章,一枚奖章的正面是一位持枪而立的战士,上方刻着“战斗英雄”字样。郝珍富,一位人们眼中的普通老人,就这样以“英雄”的身份,走进人们的视线。
前不久,记者前往云南昆明,深入采访郝珍富的亲友,试图从他生命的细节中,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英雄为何无言?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凉意。
昆明学院昆师路校区家属院里一片宁静,缠绕在凉亭上的藤蔓无声地向上伸展,小小的池塘里,泛着浅浅的涟漪。走上一栋单元楼的3楼,记者按响郝珍富家的门铃。开门的是郝珍富的妻子,85岁的张雨薇。
这是郝珍富去世后的第101天。他生前居住了30多年的家里,客厅一侧摆着几盆绿植,郝珍富生前和妻子共同栽种的长春花正开得灿烂。一旁桌子的正中,摆放着郝珍富的照片。张雨薇折下的几枝长春花,插在照片旁的花瓶里。
长春花,在云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花,广泛种植于公园、路边。张雨薇眼里的郝珍富,就像长春花一样,在百花中并不起眼,如果摘下花瓣放入口中咀嚼,能够尝到微微的苦味。
▲郝珍富的部分奖章、纪念章。 受访者供图
一
1928年,郝珍富出生于山西长治。4岁丧母、6岁丧父的他,自幼寄身在地主家做长工,吃不饱穿不暖,更上不起学。1946年,郝珍富毅然投身革命,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戎马生涯中,郝珍富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华南、西南的战役战斗。
从郝珍富军旅时期档案的简短记录中,能够看到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几个片段:洛阳战役,班长郝珍富带领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到城墙下,完成爆破任务,被师里记大功;淮海战役,郝珍富率领一个班阻击敌人,在耳朵、左肩、左腹等5处受伤的情况下,坚持不下火线,死死顶住敌人的进攻,直到战斗胜利,被所在纵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岁月流逝,英雄无言。今天的人们,很难将郝珍富当年战斗的具体经历一一还原。所幸,在2021年出版的《星火燎原》第20卷中,记者找到郝珍富的名字,在有关记载中,看到他和战友活捉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汤尧的经历——
1950年初,在围攻昆明起义部队的阴谋失败后,汤尧带着残部仓皇逃至元江县二塘山一带,龟缩在一个叫石缸庙的地方负隅顽抗。时任第13军37师110团1连排长的郝珍富,带领一个班绕到敌人侧翼,趁敌不备冲入敌阵,端掉敌指挥部,俘虏汤尧。此战,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兵团被消灭,郝珍富荣立特等功。
采访中,记者对张雨薇说起郝珍富的这段经历,老人摇摇头:“当年我和老郝相识时,只知道他当过兵、上过战场,不知道他还干过这么多‘大事’。”
从记忆里搜寻,郝珍富的儿子们想起父亲的几处“与众不同”——
“父亲右肩有习惯性脱臼的毛病,干体力活时容易受伤,总要去医院为关节做复位。”大儿子郝刚猜测,这可能是因为父亲当年打仗时,右肩受过伤。
二儿子郝昆记得,小时候和父亲去公共浴池洗澡,看到父亲身上有好多伤疤,尤其是腹部,一大片烧伤的疤痕触目惊心。
和郝珍富的奖章、纪念章放在一起的,有两封已读未回的信。“这是老郝走后我整理东西时发现的。”张雨薇告诉记者,信是多年前一家学术组织寄来的。第一封是向郝珍富约稿,希望将他的事迹收录到有关英雄的书籍中。第二封是询问郝珍富为什么没有回信,再次表达收录的愿望。
“他一直没和我说过这件事。”张雨薇说。
二
英雄为何无言?在郝珍富亲友的讲述中,记者继续追寻他深藏功名的内心。
1978年,郝珍富脱下军装,服从组织安排,到昆明市第九中学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当时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之条件简陋,郝珍富带着妻儿,借住在一座庙里,一住就是3年。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家人生活捉襟见肘。郝珍富从无怨言,时常安慰家人:“国家发展不容易,咱们自己节约一些,什么条件不是住?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因为出身军人家庭,郝刚从小就有从军梦。那年他高考失利,与心仪的军校失之交臂。得知郝珍富的老首长在那所军校担任领导,郝刚想让父亲帮忙“说情”,没想到父亲严词拒绝:“我们当初当兵是为人民求解放,你现在是为什么?想着当兵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目的不纯!”
郝昆还想起高中时的一件事:“有一年,一位同学拿来一本名为《红旗飘飘》的老兵回忆录,说里面有父亲的战斗事迹。放学后,我兴冲冲地拿着书找父亲求证,一向随和的父亲板起了脸,说那些事都是他应该做的,没什么好显摆的,让我以后不要再提。”
“30多年的军旅生涯,一身的战伤,父亲难道从来不说当兵打仗的事?”记者不禁追问。
“父亲喜欢讲战斗故事,总能把英雄的事迹讲得有声有色,参加红色宣讲是常有的事。”郝昆顿了顿继续说道,“他只是不讲自己的故事。”
郝昆告诉记者,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他的一位中学同学曾打来电话悼念。那位同学十分感慨:“从小到大听你父亲讲了那么多战斗故事,竟不知道他自己也是个大英雄。老爷子每次只讲他的战友,实在让人敬佩……”
▲郝珍富20世纪70年代留影(左);郝珍富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奖状(右)。 受访者供图
三
“或许,郝老觉得自己不算英雄,他牺牲的战友才是。”与郝珍富相熟的昆明学院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张恒云回忆,每次学院工作人员去家里看望老人,他从不讲困难、提要求。郝珍富曾对张恒云说:“我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战场上死了多少战友,死去的人什么都没有享受到,我还要什么享受?”
环顾郝珍富的家,储物的大木箱是自制的,已用了几十年;卧室的门老旧变形,要推几次才能推开……这样一位节俭的老人,却从不吝惜帮助别人。
2012年,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郝昆到某贫困县挂职。临行前,郝珍富塞给他一沓“私房钱”,让他帮忙“认领”一户贫困户,尽己所能帮助,并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干”。带着父亲的嘱托,郝昆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帮助这户人家发展香蕉种植。从选苗买苗、除草施肥到打开销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户人家脱了贫,种植经验在村里推广后,帮助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
“这些事,我还能不知道吗?”说起郝珍富的“私房钱”,张雨薇露出笑意,“以前昆明学院组织捐款,他每次都积极带头,名字总排在榜单前面。他也不同我讲,问他就说这些都是‘小事情’……”
采访期间,记者听昆明学院一位老领导这样评价郝珍富:“郝老是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绝不怠慢。”
采访结束,走出郝珍富的家,一种特别的情愫萦绕在记者心头。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这位老兵一直在默默付出,却有意不提功绩。或许,这缘于战斗的残酷、战友的牺牲,以及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人生经历。
英雄无言,但他和战友们为国家、为民族流过的每一滴血,祖国和人民都不会忘记。
(宋海军参与采访)
制图: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