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辛锐:血洒沂蒙的巾帼英雄

来源: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7-23 11:01:05

辛锐,原名辛树荷,1918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辛寨镇辛二村。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山东分局筹建的姊妹剧团团长。1941年12月,在沂蒙山区火红峪北山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反“扫荡”战斗中,她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时年23岁。

辛锐自幼文静敦厚,聪慧好学,酷爱艺术,师从济南名画家黄固源学画,有较好的书法、绘画功底。15岁那年,时任山东省参议员的祖父辛铸九在济南民众教育馆为其举办画展,将义卖所得款全部捐给了抗日将士和东北的流亡同胞。其父辛葭舟是一个银行家,也是一名积极的进步人士。“七·七”事变后,辛氏一家来到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加入了八路军。由于根据地省委机关和部队物资缺乏,生活比较困难,辛葭舟悉数捐出所带钱财,为部队将士鼓舞了斗志。

1938年8月底,辛锐和妹妹辛颖进入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第二期妇女队学习。其间,她如饥似渴地刻苦钻研马列主义理论、军事知识、群众工作等,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同年10月,分配到山东省妇联任秘书。不久,妇联推荐她参加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筹建工作,“创刊号”报头上的毛泽东木刻像就出自她手。

1938年底,辛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表达自己的抗日决心,她把自己原来的名字辛树荷改为辛锐,寓意她要把自己变成一把锐利的尖刀,刺穿敌人的胸膛。

1939年,辛锐进入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认识了时任副校长的陈明。带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两人走到了一起。婚后第三天,辛锐回到了中共山东分局筹建的姊妹剧团任团长。在剧团工作期间,辛锐带头实干,亲自编写剧本、担任导演、登台演出,剧团创作的话剧《雷雨》《血路》等深受部队和广大群众的欢迎,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1941年11月,日军配合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调集5万多兵力,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近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妄图一举歼灭中共山东党政领导机关及八路军主力,摧毁沂蒙根据地。“扫荡”最残酷的时候,日伪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实行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山东党政军机关近6000人被围大青山,在“既无援兵,又无退路”的情况下,他们抱着血战到底的决心,进行了一场殊死突围。辛锐当时已有5个月的身孕,与部分机关人员隐蔽在大青山的大崮一带。而时任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的陈明,则率60余名机关人员突破敌人防线,插入敌后。

11月30日拂晓,中共山东分局和省战工会在大青山被围,激战一昼夜。大部分人突出重围,但伤亡惨重,其中率部突围北上的陈明等人不幸遇难。辛锐身中数弹,负了重伤,右膝盖骨被打掉,左膝盖骨也被打掉了一半,腹部还中了一枪。由于部队和机关处于不停的转移过程中,辛锐的伤势又重,每次移动,剧烈的疼痛都使她昏迷过去。部队领导为了保证辛锐的安全和治疗,将辛锐安置在一个山洞隐藏起来,并派战士小徐专门护理和保护她。十多天后的下午,辛锐被抬到山东抗日纵队第二卫生所治疗,并被一位老大娘掩护起来。经过休养,辛锐的伤口愈合了,但两腿已成残废。

12月17日,伤势渐好的辛锐被二所的同志抬出山洞更换药布,恰逢一股日军突然搜山,包围了她们的驻地。卫生所的医护人员见情况万分危急,便抬起辛锐向外突围。刚刚冲出洞外,就被日军的机枪扫射得抬不起头。辛锐见形势危急,担心因为自己连累其他同志,便大喊:“放下我,你们快走!”果断命令同志们放下她,赶快突围。日军发现有人突围,逐渐压缩过来。4名同志不忍心这样做,仍然抬着她边打边冲。不料,辛锐一跃从担架上滚下来:“快把我放下!你们快点突出去吧!”话音未落,抬担架的四位医护人员先后中弹倒下,担架滑落在地。

日军端着枪,慢慢包围过来。辛锐毫无恐惧和惊慌,支撑着坐起身来,镇静地把三颗手榴弹放在身边,又把一颗手榴弹放在胸前,用棉被裹起来。几个日军士兵见辛锐不能站起来,便争先冲上来。辛锐用力将一颗手榴弹投出去,把这几个日军消灭了。一名日军军官又扑了过来,辛锐投出第二颗手榴弹将其炸伤。几个日军士兵同时举枪欲向辛锐射击,辛锐又投出第三颗手榴弹,吓得日军急忙卧倒。另一名日本军官乘机对辛锐开枪,辛锐倒在了担架上。日军军官以为辛锐已经被打死,便上前用力拉开辛锐裹着的被子,辛锐突然拉响了胸前的手榴弹,一声巨响,日军军官被炸得血肉横飞,年仅23岁的辛锐为国捐躯。

辛锐的丈夫陈明,也在这次反“扫荡”中英勇牺牲。辛锐追随她的丈夫陈明而去,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大青山。第二天,当地群众和二所的同志将她的遗体掩埋在火红峪村边一个叫鹅头岭的山峦东坡,距她的殉难处10米远。之后,其遗体先后迁葬于费县东梭庄大青山烈士陵园和临沂城华东烈士陵园。1992年8月,在辛锐家乡章丘辛寨镇,辛锐中学建成并投入使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国家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陈明和辛锐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