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王全斌:铮铮铁骨 赤胆忠心

来源: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7-14 16:31:50

王全斌是大革命初期入党的老党员,是潍河暴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曾任县委委员、县委书记。1929年1月8日在潍城英勇就义,谱写了一曲为民族的解放而献身的壮烈凯歌。

王全斌,又名王佑文,山东省潍县茂子庄(现潍坊市奎文区廿里堡街道)人,1900年3月出生在一个富有家庭。少年时就秉性豪爽刚强,有正义感。1916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年仅16岁的王全斌就投笔从戎,参加讨袁斗争。1920年,王全斌考入山东工业专门学校,学习金工科,1924年暑假毕业后返回家乡潍县担任教员。

1925年春节过后,经潍县党的创始人庄龙甲介绍,王全斌先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同年秋,王全斌担任了廿里堡毓华小学校长。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使这所由美国英美烟草公司开办的学校成了潍县党组织的活动中心之一。1926年4月,潍县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王全斌的场院屋里召开,产生了中共潍县第一届委员会,王全斌被选为县委候补委员。县委机关经常设在他所在的学校里和他家中。10月,县委改组,他接任县委宣传委员兼西南乡区委书记的职务。

王全斌不仅自己抛弃优裕的生活投身革命,而且还带领家中亲属一道革命。县委成立后,王全斌经常向在校的弟妹、侄女和其他进步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在他的教育和感染下,弟弟王全武、妹妹王全珍、侄女王美德等人不仅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而且都在1926年加入了共青团。他的姐姐王全荣也积极支持革命活动,就连大嫂娘家的兄嫂也都支持革命。他家成为了潍县一带有名的革命家庭。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了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共两党分裂,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县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要急速进行武装”的指示,决定迅速建立革命武装。王全斌利用家中富裕的条件,捐献出240元大洋,买了两支手枪。在他的带领下,全县党员你凑一点、我捐一点,又购买了十几支枪,建立了潍县第一支人民革命武装——赤卫队。

1928年春,潍县一带饥荒严重,王全斌把家里西南乡土地(附带麦苗)和2.4万斤粮食,分给贫苦农民,供给党的活动经费。面对大批生活难以为继的群众,这点粮食只是杯水车薪。为了解决群众的粮荒,县委决定组织抗租、抗税、抢坡斗争。在王全斌具体指挥下,潍县西南乡的辛庄、夏坡、狼埠、大寨等十余个村庄,组织了以党团员和农民协会活动分子为骨干的百余人抢麦队伍,掀起了抢麦斗争的高潮。这次斗争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生活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反抗压迫的勇气,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3月,王全斌又出钱在西南乡的辛庄盖了三间房子,供贫苦农民的孩子上学,并作为党组织的活动场所。

1928年6月,潍县的国民党右派分子破坏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使国共两党处于敌对状态,革命斗争形势恶化。国民党二区区党部委员、恶霸地主王全干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县委决定将其镇压,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王全斌、王兆恭同志。两人接受任务后,在6月一天的傍晚,率领特工队将王全干击毙。

由于王全斌在革命斗争中积极坚决,在党内外享有较高威信,他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又加之这次镇压了反动地主王全干,于是他便成为国民党反动当局捕杀的主要对象之一。反动当局不仅查封了他的家,而且贴出告示,悬赏缉拿。党组织为了保护干部,遂于1928年夏天将王全斌调往高密县工作,同年冬季任高密县委书记。期间,他与省委巡视员刘俊才、省委委员王永庆等在高密、诸城、安丘三县交界地建立“贫民会”,举行武装暴动,开展抗粮、抗捐、抗税、抢坡斗争,暴动持续一个月,是潍河沿岸对敌斗争影响最大的一次运动。

同年12月2日,王全斌参加了省委在济南召开的扩大会议,会后乘火车回高密。当列车行至黄旗堡车站附近时,王全斌被国民党特务宋法玉认出,不幸落入敌手。

王全斌被捕后,被秘密关押在国民党潍县公安局。时任公安局长李朝英是国民党右派分子,他一听逮捕了王全斌,欣喜若狂,企图用重刑“撬开”王全斌的嘴巴,通过他把潍县、高密的共产党员一网打尽。但王全斌宁死不屈,斥敌不止。第一次受审时,他就把法庭变为讲坛,历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和累累罪行。李朝英理屈词穷,公然下令将王全斌的耳朵割下,但王全斌忍着割耳剧痛,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气急败坏的李朝英又下令将他的舌头割掉,逼迫王全斌写出共产党员的姓名。他用手蘸血写道:“共产党好,能救国救民……”没等写完,李朝英又下令割去他的双手、双脚……最后,敌人又将王全斌的双眼挖出。1929年1月9日夜,王全斌在潍县城里荷花湾畔英勇就义,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