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李聚五:一腔热血谱春秋

来源: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7-14 16:13:22

李聚五(1903—1946),原名李建奎,山东省淄川县口头乡(今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西石门村人。1926年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肄业。曾先后在临邑、平度、青岛等地教学,后辗转来到齐河,在齐河乡师担任训导主任兼植物教师。1935年初,齐河乡师闹学潮时,他坚定支持进步学生的正义行动。学潮后,因对反动当局心灰意冷,便索性弃教,在齐河县福王庄(今属晏城镇)购买土地,从事园艺生产。

“七·七事变”后,李聚五毅然卖掉园林、家产筹集经费,购置武器,组织抗日武装,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斗争。起兵之初,他在鲁西聊城一带活动,被抗日将领范筑先委任为12支队参谋长。因缺乏作战经验,几经挫折,损失惨重。期间,他三次被日伪逮捕,前两次侥幸逃脱。1938年8月第三次被捕,眼看就要被执行枪决,战友杨廷佑挺身而出,扬言自己才是真正的李聚五。结果,李聚五被释放,而杨廷佑却被日本鬼子的东洋狗咬得浑身血肉模糊,牺牲得非常惨烈。几次死里逃生,丝毫没有动摇李聚五的抗日决心。亲朋好友都劝他退武从文,苟活于乱世,李聚五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为国为民族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才算开了个头,受苦受难对我是个锻炼,就是遭到杀害,为国捐躯也决不后悔,为革命铺下一条血路,让成千上万的人们沿着血路向敌人冲锋,我当含笑于九泉!”

1938年年底,李聚五辗转到了乐陵县城,找到八路军东进支队司令员肖华,表明了坚决抗日的赤胆忠心。肖华看他有胆识有抱负,又能文能武,便委任他为鲁北支队参谋长。李聚五在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接受战争洗礼,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

1941年夏,日本鬼子采取“铁壁合围”的战略,疯狂进攻抗日根据地。冀鲁边第二地委决定针锋相对,敌进我进,巩固并扩大抗日根据地。齐河靠近济南,战略位置非常显著,但这里日伪力量强大,革命环境也异常险恶,李聚五被任命为齐河县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负责开辟齐临根据地。这是一项非常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他没有退缩,很快进驻齐河县北部徒骇河两岸。李聚五明白,革命的首要是发动群众。他从东屯到西寨,从南村到北庄,秘密地宣传抗日救亡、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他就像一粒火种,让徒骇河畔的抗日烈火熊熊燃烧起来,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独子要求上战场”的参军热潮。在不长时间内,齐河县大队就发展成一支数百人的地方武装。李聚五带领这支队伍,活跃在徒骇河畔的青纱帐里,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令敌人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轻易出据点烧杀抢掠了。

1942年3月,李聚五率部配合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二军分区十七团,击毙盘踞济阳县三区残害抗日军政人员、袭击抗日民主政权的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七旅旅长赵芙亭,歼灭了其主力。1945年3月,李聚五率部配合八路军渤海军区主力一部,一举扫清了齐河县北部所有日伪据点,为收复齐河全县创造了条件。

李聚五对民众怀有深厚感情。每到一村,他总爱和民众拉家常。有的闺女找婆家、儿子找媳妇,也找他商量。他艰苦朴素,身上的衣服总是补丁摞补丁,烟酒茶不沾。他关心下属、爱兵如子,每次吃饭总是吃糠菜多的,把好的留给战士们;睡觉时把被褥铺到地上,倒下就睡,把床铺让给别人;帮民众劳动,总是一马当先,干得满头大汗,群众都称赞:“县长打仗勇敢,干活也是个好劳力。”

抗战胜利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李聚五一方面进行土地改革、发动生产,一方面积极整军备战。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我解放区。4月24日下午,国民党36师从桑梓店一带向我发起进攻。李聚五率领军民奋勇抗敌,激战到黄昏,敌军终被击退。次日,敌人增兵600余人,继续向我猛烈进攻。我军冒雨反击,激战4小时,打退敌人数次冲锋,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不得不立即撤退。李聚五领兵打仗,向来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在掩护队伍撤退时,李聚五不幸胸部中弹,光荣牺牲,时年43岁。

县长牺牲的噩耗很快传遍全县,军队和群众万分悲痛。4月30日,中共齐河县委、县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万人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李聚五烈士。渤海军区党委根据他多年的夙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以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