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陈子涛:以笔代枪扬正气 宁死不屈献丹心

来源:玉林晚报 作者:唐劲梅 王豪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6-30 10:08:58

以笔代枪扬正气 宁死不屈献丹心

——致敬玉林籍新闻战士、雨花台英烈陈子涛

■玉林晚报记者 唐劲梅 通讯员 王豪

陈子涛,1920年出生,玉林市玉州区新地村人,优秀共产党员。曾任《广西日报》记者、采访主任、总编,四川成都《华西晚报》编辑,上海《文萃》周刊主编等职务。工作期间,他以笔代枪,积极撰文揭露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并将共产党的思想和声音通过报刊传递给广大民众,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是我国抗战与解放战争期间出现的最优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

1947年7月,陈子涛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逮捕,并被施以酷刑逼供,他宁愿承受折磨也不愿出卖党组织。1948年12月,敌人以残忍手段将其活埋于南京雨花台,牺牲时年仅28岁,后被纳入雨花台英烈当中。

从小热爱学习 种下爱国革命种子

1920年12月28日,陈子涛生于广西省鬱林县(玉林市旧称)南门新地村(现为玉州区玉城街道西就社区新地里)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是满清的秀才,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共有兄弟三人,陈子涛排第二。

陈子涛从小酷爱读书。学生时代,他就广泛阅读了巴金的《灭亡》、高尔基的《我的童年》和《西游记》《水浒传》《三侠五义》等典籍,以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书籍等。在其少年时期,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之时,抗日的浪潮也开始涌向鬱林这个僻处桂东南的小县城。陈子涛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抗日宣传活动,深受抗日爱国思想熏陶,为其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35年,陈子涛高小毕业后进入省立鬱林初级中学(现为玉林市三中)读书。这一年,鬱林地下党开办的群生书店开始营业,就位于鬱林初中斜对面。各类抗日、革命书刊从那里传向玉林各地,陈子涛在那里阅读了不少进步书刊。同时,陈业坤、黄冀贤等进步党员教师来到鬱林初中任教后,在他们的指导下,陈子涛在学习和思想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1937年7月发生的“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随后,鬱林县抗日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陈子涛积极参加了陈业坤组织的抗日座谈会、抗日歌咏队、抗日剧团等,作为学生会股长的他成为了一名积极的抗日分子,不仅在学生中具有较高威望,还积极给报社投稿,并代表学校参加广西全省学生代表会。整个初中时期,是陈子涛走上抗日斗争和革命道路的关键期。

1938年秋,陈子涛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前往武鸣,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军事训练。1939年,在叔父的帮助下,他来到桂林,通过考试进入广西日报社成为了一名外勤记者,从此开启了他的新闻职业生涯。

新闻战士揭黑暗 不畏强敌信仰坚

当时的《广西日报》是广西省政府的机关报。陈子涛作为报社的一名记者,尽管年纪轻轻,但他笔锋犀利、文采飞扬,遇事沉着冷静,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加上为人正直诚恳、乐于助人、工作认真,深受同事们欢迎。有一次,日本飞机在报社上方轰炸扫射,紧急警报拉响后很多人都跑进了防空洞,但他仍十分镇静,继续写他的稿子。后来,他还先后担任该报的采访副主任、采访主任、总编辑等职务,采写了许多揭露特务分子丑恶面目的报道。

后来,由于桂林沦陷,1944年冬,陈子涛与同事逃难到了重庆,不久转入成都《华西晚报》担任编辑。他仿佛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力,在他加入后,《华西晚报》成为了当时最出色的报纸之一。然而,当年4月,《华西晚报》遭到了特务的捣毁,30多名特务一哄而入打砸乱扔,陈子涛为了维护印刷设备,与特务展开搏斗而受到围殴。1946年10月,陈子涛由成都来到上海,参加党领导的《文萃》半月刊编辑工作。

▲《文萃》杂志。

那时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白色恐怖进一步加剧之时,许多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纷纷遭到反动派的迫害。不畏强敌的陈子涛毅然于1947年2月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由于《文萃》杂志在1946年7月起由文摘性周刊改为评论时事政治刊物,不能公开出版。接任主持和负责《文萃》编辑工作重任的陈子涛,将其由16开改为32开本,并常常挟着一个装满文稿的大皮包,出没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当时由于没有固定的住所和办公地点,他就把朋友和同志们的住所当成他审阅和修改编辑书稿的办公地,以丛刊形式秘密发行《文萃》。

以笔为剑驱邪魔 宁死不屈献丹心

“千千万万的读者都渴望读到《文萃》,我们有责任把党的声音、党的主张和号召,以及政治军事大好形势迅速传递给读者。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不顾特务追捕,不顾个人安危,把小册子印出来。”陈子涛曾这样对在上海工作的叔叔陈国材说道。

“它叫人在黑暗里看见曙光,在苦难中获取希望,在惊涛骇浪中坚定信心,它告诉人真理不灭,它给人以勇气,使你能够在遍地枪刺中迈步前进。”当时的读者这样评价《文萃》,这份周刊作为我党的一块思想阵地,如同一把尖刀刺进敌人心脏。

然而,这本小册子,也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1947年7月23日,陈子涛与同事骆何民一起被捕。为了逼他招出组织关系和其他战友下落,敌人用尽最残忍狠毒、灭绝人性的酷刑拷打来反复折磨他:鞭抽吊打、上老虎凳、钢针扎肉、烟烫火烧……用尽所有酷刑反复折磨了陈子涛23天,却依然没有从其口中得到任何有效信息。过了一段时间,敌人终于失去了耐心,于1948年12月27日晚,将他运到位于南京市雨花台主峰东南方向的宝林寺后山进行了活埋。陈子涛牺牲时年仅28岁,牺牲那天,正是他28岁生日的前一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位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新闻战士,牺牲于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没能看到革命的曙光。亲人战友每当回忆起有关他的过往点滴,都不禁为这位有着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英年早逝的英雄流泪叹息。1950年起,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兴建了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其中,陈子涛的遗骸就安葬于此,后人又称之为雨花台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