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西省寿阳县堆台梁上,俯瞰白马川,一座白色的雄伟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宁死不屈的女英雄——尹灵芝纪念馆。
尹灵芝,1931年3月12日出生在寿阳县赵家垴村一个贫寒的家庭。1940年,抗日工作开展到赵家垴后,尹灵芝的父亲尹尔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抗联主任。在父亲的影响下,年幼的尹灵芝经常帮助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派收军鞋,给抗日干部烧水、带路等。尹灵芝13岁那年,村里有了抗日小学,她进校学习并担任了儿童团长。这期间,她组织、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送情报、监视汉奸、宣传抗日,一丝不苟、尽职尽责。
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年仅14岁的尹灵芝已经担任了赵家垴村妇救会副主任职务。她积极组织群众挖地道、发动妇女做军鞋,还带人上火线送饭、运送伤员。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地战场捷报频传。出于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寿阳一带的人民解放军奉命奔赴其他战场,阎锡山军队卷土重来,重新占据了寿阳城和宗艾镇等地。尹灵芝组织群众开展地雷战、游击战,与阎军进行斗争。当时正值秋收季节,为了不让刚刚成熟的粮食落入敌人手中,尹灵芝一次次带人回村“抢秋”。10月19日,当尹灵芝又一次带领群众回村抢收秋粮时,被叛徒发现告密,阎军的一个营向赵家垴扑来。尹灵芝机智地将群众转移到村外,为保护村里的9000公斤公粮,她不幸被捕。敌人对她使用了钉竹签、绞手指等残酷手段,逼她说出藏粮的地点,在整整15个昼夜的酷刑折磨中她宁死不屈。11月3日,阎军在宗艾镇瑞祥寺设下刑场,年仅16岁的尹灵芝英勇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拂去历史的尘埃,1965年3月,山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尹灵芝为“革命烈士”。之后不长时间里,寿阳县太平村、寿阳县城和英雄的家乡赵家垴村,分别修建起尹灵芝烈士陵园、纪念馆和纪念亭。1966年11月3日,尹灵芝牺牲19周年纪念日,烈士遗骨被郑重移至县城新落成的尹灵芝烈士纪念馆,并举行安葬仪式。4年后,尹灵芝的家乡赵家垴村所在芹泉公社更名“尹灵芝公社”,赵家垴村更名“尹灵芝大队”。2005年至2007年,寿阳县再投巨资,重新选址,在县城城东灵芝公园内修建了尹灵芝烈士纪念馆新馆。
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有越南、泰国、缅甸、古巴等多位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以及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干部、群众前往尹灵芝纪念馆瞻仰凭吊。近年来,尹灵芝纪念馆成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山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地最为活跃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尹灵芝生前没有留下照片,但是她宁死不屈、凛然大义的高大形象早已深深镌刻在人们脑海中。2015年9月,以尹灵芝烈士真实事迹为题材创作拍摄的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让灵芝精神在全国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