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短篇网络文学的三种主要形态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玉玊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8-06 08:41:52

短篇网络文学的三种主要形态

■王玉玊

2021年之前,业界与学界对于网络文学形态的主流认知还是40万字到数百万字的长篇/超长篇类型文学,对短篇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前景并不看好。直到2021年,知识社区知乎的故事版块“盐选故事”出现明显的收入增长,短篇网络文学的商业可行性才真正得到认可。到了2022年,不少以短篇为特色的网络文学平台开始入场,短篇成为网络文学一个新的风口。

与微短剧兴起几乎同期,网络文学的短篇写作也发展起来,体现出整个互联网内容行业向短内容转向的整体趋势。相比于长篇网文,二三十万字的小长篇与十万字以下的中短篇能够有效满足读者碎片化时间的阅读需求,以更快的节奏、更密集的情节转折,在短时间内带来更强烈的情感体验。

尽管统称为短篇网络文学,但细究起来这些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故事”“小说”“段子”。“故事”创作的代表性平台是知乎“盐选故事”,其基本特征是基于网络文学长期积累的类型文创作经验,以高度凝练的类型设定、叙事框架、情节桥段结构故事,精准直击读者情绪;“小说”创作的代表性平台是豆瓣阅读,这里发表的短篇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纯文学的叙事技法,在内容本身的精彩之外,注重叙述层面的曲折与巧妙;在这些商业化的网络文学平台之外,实际上短篇幅的网文,乃至于几百字的微小说创作大量存在于微博等社交媒体和论坛中,完全出于个人兴趣的自发业余创作占其中绝大多数,而只包含核心“脑洞”的碎片化的“段子”“大纲文”是这些创作的重要形态。事实上,大规模的自发创作是短篇网络文学走向商业化的基础与前提。

“故事”:网络文学类型化高度成熟后的精练写作

相比于豆瓣阅读、脑洞故事板、每天读点故事等短篇网文平台,2019年才诞生的知乎“盐选故事”起步较晚,却能在2021年、2022年率先发力,走出可行的商业化路线,或许与其对自身的定位有关。

“盐选故事”对自己的定位始终不是“小说”,而是“故事”,这就是说,相比于文学的形式,“盐选故事”更注重情节与情绪。它们沿用了长篇网文通行的单一视角或全知视角单线叙事,尽可能降低叙事形式本身的存在感,让读者以一种最自然的状态进入情节内容,与角色共情。而这样的短篇故事创作之所以能够成立,必要前提便是长篇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写作已经高度成熟。

类型化写作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二十年的网络文学创作中,涌现出奇幻、修仙等一系列题材类型。反类型创作与快速的类型迭代始终是网络文学发展史的重要脉络。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类型的核心爽点、最经典的情节桥段、常见人设与人物关系等都被逐渐总结提炼出来,为作者和读者所熟知。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完全省略说明与铺垫,只围绕核心爽点与关键情节展开的短篇故事创作才有可能成立,正是因为类型创作充分成熟、充分自觉,快节奏、高密度、无闲笔的“盐选故事”才能被大规模生产出来。比如,“盐选故事”第一篇真正的破圈之作是《宫墙柳》。作品以动人的方式揭破了宫廷小说中那种封闭而严酷的后宫斗争的残忍和无意义,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而《宫墙柳》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恰恰是因为《后宫·甄嬛传》等此前的长篇小说在这个题材上已经饱和,若不基于此前对此类型小说的理解,《宫墙柳》是很难引发共鸣的。

可以说,“盐选故事”是高度精练的类型化写作,撷取网络文学类型化创作的成果,并深刻参与网络文学类型迭代的进程之中。这一定位保障了“盐选故事”有海量的前文本可供使用,也更容易找到行之有效的叙事策略。由于读者已经对相关类型的基本设定、情节走向非常熟悉,所以这类短篇故事的成功关键往往在于对读者情绪点的精准判断。网络类型文学是一种基于用户情绪需求的创作,短篇故事就是要找到这种情绪模式中最强烈、最深切的焦虑与渴望,再借助类型素材将之精准呈现为人物状态与情节发展。它或许很难达到长篇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就高度,但切实成为网络文学整体创作生态的有益参与者,网络文学类型迭代创新的有力推动者。

“小说”:网络文学传统、纸媒文学传统、影视改编相融合的交叠写作

如果说“盐选故事”的主流作品形态是十万字以下的短篇故事,那么豆瓣阅读的主流作品形态则是二三十万字的中长篇小说。由于超长篇网络文学极大扩展了小说的篇幅和容量,所以豆瓣阅读的作品依然可以归入短篇网络文学的范畴。

豆瓣网自创立之初就是文艺青年、文学电影爱好者的聚集地,因而相比于其他网络文学平台,这里的读者有更多阅读纸媒通俗文学和纯文学的经验,他们会沿用纯文学的创作技巧和审美偏好要求作品的篇章结构与语言表现力。因而该平台的作品常常表现出网络文学传统与纸媒文学传统的融合状态,依然使用网络文学所提供的类型创作素材,但与此同时更强调情节结构的完整精巧和叙述语言的凝练与风格化,这几乎是豆瓣阅读独有的作品形态。

豆瓣小说最有特色的两个类型是反映女性职场与情感生活的都市言情小说和带有社会派特征的悬疑小说。前者如柳翠虎的《装腔启示录》,包含着对于当代都市职场女性生活经验的纪实性表达,同时拥有现实批判与人性思考的维度;后者如桑文鹤的《白马与天涯》,在风格上与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略有相似之处,以精致的结构将众多人物各自的叙事线索交织在一起,在冷静而沉稳的叙事中将悬念抽丝剥茧,当故事中这一连串横跨20余年的案件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作品所聚焦的社会主题也变得明晰——种种以爱为名的扭曲的亲子关系成为一切悲剧的源头。两部作品都有现实主义笔法,以及比较明确的现实关怀,体现出纯文学传统的影响,也显示出以幻想文学见长的网络文学有着现实复归的重要趋向。

影响豆瓣阅读作品形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影视改编。相比于上百万字的超长篇网络小说,短篇网文的体量实际上更适合影视改编。由《洗铅华》改编成的电视剧《为有暗香来》、由《装腔启示录》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和由《情人》改编成的电视剧《春色寄情人》,都是此类改编的成功案例。相较而言,豆瓣阅读在影视改编方面发力更早,也更加成熟,潜力作品会以影视改编为导向进行创作。因而这个平台上的作品总是处于网络文学类型传统、纸媒文学传统和影视改编定向作品的交叠地带,在网络文学产业中具有独特的生态位置,也有着孕育出联通网络文学与纸媒文学传统的精品之作的潜力。

“段子”:以有趣为宗旨、反套路的自发写作

尽管长期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但实际上短篇幅的网络文学创作自网络文学诞生起便始终大量存在。这些短篇创作以“段子”“大纲文”等形式大量存在于微博、贴吧、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相比于商业网站连载的长篇作品,这类碎片化的创作难度较低,也无须承担创收压力,大量故事爱好者们以这样的方式自由挥洒自己的热爱与创造力。这些作品的字数大多在一二百字左右,往往只精练描述一个“梗”或者“脑洞”,既可以成为他人的创作灵感,也可以被视为微小说或者“微故事”。也有不少完整、成熟,颇具可读性与文学性的作品在这些平台诞生,例如《动物园规则怪谈》曾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双年选(2020-2021)》。

与“盐选故事”类似,这些社交媒体平台的原创“短篇”网文创作也是基于网络文学乃至全球流行文艺所提供的类型要素数据库,是类型创作高度成熟期的产物。区别在于,“盐选故事”等创作平台的作品更重视“情绪”,而社交媒体上的自发创作,特别是受二次元文化影响较深的创作往往更重视“脑洞”,即出人意料的人设与世界设定,不走寻常路的情节突转,以有趣为宗旨的反套路创作。“脑洞”是想象力驰骋的疆场,“脑洞大开”的社交媒体自发创作为商业化的网络文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也是各式各样的文学实验、文体创造的发生场,是网络文学继续发展的重要活力之源。

短篇网络小说的创作由来已久,而其商业化模式则刚刚初具规模。这种商业化路径一方面包括面向下沉市场的、主打情感共鸣的成熟类型化叙事,另一方面也包括引入纯文学与影视资源的现实题材复归,这无疑进一步丰富了网络文学的产业生态,也为更多读者进入网络文学领域提供了契机。

在互联网内容生产整体趋“短”的时代风潮下,短篇网络文学无疑迎来了它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该警惕,在视听媒介占据主导、传统文学边缘化的今天,短篇网络文学不该成为短视频、微短剧的文字版,不该成为影视剧的副文本,不该止步于纯粹的情绪宣泄或故弄玄虚。短篇网络文学仍应不断探索它区别于长篇网文和其他叙事作品体裁的优势与特长,寻找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的新故事、新写法、新风格与新的文学性意涵。独立性与艺术价值,才是短篇网络文学长远发展的真正力量源泉。

(作者王玉玊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