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世界寻找敦煌》:荣新江著;中华书局出版。
是寻找,是耕耘,也是播撒
——读《满世界寻找敦煌》
■李岩
品读荣新江的《满世界寻找敦煌》,充溢着学友间的期待。这本书的内容具有独家性、真实性,甚至还有传奇性。全书充满中国学者炽热的爱国情愫、严谨的学术精神,以及对人类文明史的深切观照,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正值晚清中国内忧外患、国力日衰的历史节点。此后不久,约5万件珍贵文献流散世界,分藏于10多个国家。
千年宝藏流失异国,怎能不令人痛心!因此,“伤”与“恨”成为早期中国敦煌学研究者的主要情感基调。为追寻这些失落于海外的珍贵文献,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从王国维到向达、王重民、姜亮夫,历经艰辛,远赴重洋,致力于敦煌文献的寻访与研究。
1984年,北京大学年轻学子荣新江沿着前辈学者的足迹,开启了自己长达40年的海外敦煌文献追寻之旅。他遍访欧洲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及私人收藏,查阅相关资料,只要发现与敦煌有关的信息,他就去找,一站一站地跑。从伦敦到巴黎,从哥本哈根到圣彼得堡,一路追求敦煌文献的吉光片羽。这些亲力亲为的寻访,沉淀为《满世界寻找敦煌》一书。这本书的背后,是作者40年“坐读”与“行读”的丰厚积累。
《满世界寻找敦煌》以作者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辅以众多支线,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书中提及大量与敦煌相关的人物,各自故事精彩纷呈。从学者的专业坚守到异国收藏家的奇遇,从文献的流转经历到学科发展的曲折进程,勾勒出敦煌学百余年来的发展脉络。
这本书的出版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为广大读者播下了关注敦煌、热爱敦煌的种子;另一方面,这些富有趣味性与启发性的寻访经历,还原了学术研究的艰辛,也展现了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阅读文献可以和古人对话,畅游在古人记录的世界中;又到处行走,在广阔的天地里不断发现自己在书本中没有见识过的东西”。
《满世界寻找敦煌》不仅是学术成长记录,更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寻访日志。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寻找”不仅是学术上的不懈探索,更是精神世界的耕耘与播撒。
(作者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