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密钥,揭示蕴含其中的内涵与哲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捷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4-25 13:08:56

▲《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李君如著;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密钥

——评《现代化的中国选择》

■李捷

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找到了自己的根和魂,有了选择的自主性,通过百年不懈奋斗,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南方独立自主地选择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树立了榜样。

李君如教授所著《现代化的中国选择》以“选择”为逻辑原点,构建历史、理论、实践三重分析框架,解码中国式现代化,抒写和传递这一历史画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哲理。

作者从大历史观出发,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被动现代化,20世纪上半叶思想界有关“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激烈论战,新中国成立后“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逐步确立。这种历史分期凸显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时空压缩”特征——西方国家用300年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中国需在更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双重变革。

在理论建构层面,作者创造性地提出双重属性分析框架。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如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规定动作”,又具有基于国情的“自选动作”——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既避免陷入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陷阱,又超越了文明冲突论的二元对立。

在实践维度,作者系统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次飞跃”: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化三改”奠定工业基础,到改革开放后“三步走”战略实现总体小康,再到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迈向全面现代化。这种历史性跨越背后,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与“加强顶层设计”的战略定力的有机结合。守正创新的实践品格,使中国式现代化既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又充满生机活力。

作者的独到之处,不仅在学术创新,更着眼文明自觉。当现代化与古老的中华文明碰撞交织,现代化的中国选择便不再是简单的制度移植,而是基于文明基因的现代化再造。既传承“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又吸收“自由平等”的现代价值,既坚守“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又践行“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由此升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它证明:现代化不是“西方化”的代名词,每个文明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现代化路径。

(作者为中国史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