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年)》,许二斌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6月第一版,65.00元
欧洲社会转型中的雇佣兵
■李云飞
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国民义务兵制的今天,雇佣兵并不为人所熟知。当前雇佣兵多出现在非洲等政局动荡地区,作为本国正规军的补充力量,或者执行一些不便由正规军执行的任务。然而,在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的数个世纪里,雇佣兵却是欧洲战场中的主力,在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推动着欧洲的社会转型。
雇佣兵究竟在欧洲的社会转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许二斌教授的新著《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年)》,提供了这一问题的答案。该书以英法德三个语种的公文、档案、合同、书信、雇佣兵回忆录、日记等史料为基础,对1350—1800年欧洲的雇佣兵问题展开探讨,作者将这段时期称之为欧洲历史上的“雇佣兵时代”。
该书并不是对这一时期欧洲雇佣兵的历史进行完整、连贯的叙述,而是通过刻画一些重要的“点”来勾勒雇佣兵发展史的“线”。以梳理欧洲雇佣兵在中世纪后期重新兴起的历史背景为起点,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法国领土上的自由军团、意大利境内的雇佣兵、德意志长矛兵、苏格兰雇佣兵、瑞士雇佣兵、黑森-卡塞尔雇佣兵等具有典型意义的雇佣兵案例。本书在探讨这些案例的过程中更侧重于雇佣兵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讨论雇佣兵问题。作者还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转型时期欧洲雇佣兵从兴起到衰落的深层原因,总结了转型时期欧洲著名雇佣兵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特征,归纳了转型时期欧洲雇佣兵的主要类型,并探讨了雇佣兵在欧洲社会转型时期中的影响。
作者认为,雇佣兵盛行不仅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也是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例如,自由军团这种建立在“伙伴关系”基础上的雇佣兵组织的出现,是封建制度松动的表现,其活动也推动了封建社会秩序的瓦解。军事承包人这种经营特殊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家的活跃,则预示着新的社会关系正在形成。在经贸关系尚未充分发展的转型时期,雇佣兵是将欧洲各地联结为一体的重要纽带,雇佣兵的跨国活动促进了人员、资金、信息、技术、制度、观念及习俗的流动与传播,加强了欧洲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本书一大贡献是纠正了关于雇佣兵的一些长期流传的偏见。雇佣兵是为金钱而参军的,他们只会打不流血的仗,不会真正为雇主卖命;雇佣兵是谁出价高就为谁效力,他们随时会为了金钱背叛雇主……这些关于雇佣兵的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无用”与“不忠”是其笔下雇佣兵的形象:“雇佣兵和外国援军是无用而且危险的。如果有人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雇佣兵身上,他就永远得不到清静和安全,因为雇佣兵都是一盘散沙,野心勃勃,纪律涣散,缺乏忠诚。”
依据中世纪编年史家的记载,本书指出,马基雅维利关于雇佣兵打仗不卖命的指控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此外,应该公正地看待雇佣兵背弃雇主的问题。尽管历史上确实有许多雇佣兵背弃雇主的事例,但都是在雇主拖欠军饷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为雇主服务是雇佣兵的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军饷是雇主的义务。在雇佣兵已经履行义务的前提下,雇主不能按时支付军饷就违背了契约。不应该一面指责雇佣兵不忠,一面对雇主的背信行为视而不见。
戏剧《讼棍》中的台词“没有金钱就没有瑞士人”,让瑞士雇佣兵“不忠”的形象家喻户晓。本书详细讲述了瑞士雇佣兵在战场上拒绝敌方重金贿赂、不顾遭受严重伤亡的风险忠实履行职责的事例。事实证明,《讼棍》的台词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瑞士雇佣兵的污名化。况且,在瑞士雇佣兵兴盛活跃的几个世纪中,没有哪位雇主抱怨过其忠诚性的问题。相反,许多国家的君主乃至教皇都将贴身警卫的重任托付给瑞士雇佣兵。这说明笼统地给所有雇佣兵贴上“不忠”的标签是不可取的。
本书还揭示了一些关于转型时期欧洲雇佣兵的有趣现象。比如,作为军事承包人的雇佣兵首领要自掏腰包组建部队。在雇主不能按时支付军饷的情况下,雇佣兵首领往往需要用他自己的资金来填补军饷的空缺,或者用他个人的财产作抵押向金融家贷款。再比如,在马克罗迪奥战役中,效力于敌对双方的雇佣兵在未征得各自雇主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彼此协商释放了战俘。作者认为这件事背后的原因是,中世纪晚期活跃在意大利的雇佣兵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共同体意识。当时意大利境内几乎所有雇佣兵首领都处在一个师承关系前后相继的网络中。除师徒关系外,效力于同一支部队的雇佣兵之间也存在类似于现代职场上的那种熟人关系。相互交织的人际网络和共同从事雇佣兵这一特殊职业,使雇佣兵之间产生了一种互相同情。
欧洲的社会转型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尽管学界对此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遗憾的是在军事方面还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追溯西方史学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的史学中,军事史是一门显学,因为战争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可在如今的学术界,军事史却成为冷门。作为国内研究雇佣兵问题的首部论著,《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年)》一书在中文学界具有开创之功,该书为我们理解社会转型时期欧洲的军事与社会打开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