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卓玛戴着红珊瑚》:起于冷峻 行于希声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王涛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3-06 10:17:54

起于冷峻 行于希声

■王涛

王昆的写作风格兼具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既有军旅文学的阳刚之气,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青年一代军旅作家的独特视角与创作活力,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时代感。他的新书《卓玛戴着红珊瑚》(安徽文艺出版社),由《卓玛戴着红珊瑚》《六号哨位》《兵车图》等7部中短篇小说合集而成。从收入这本书的几部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他充满人性精神的创作理念,也可以感受到他对这个世界独特的观察和思考。

冷峻精准的“去浪漫化”表达

王昆对战争的描写真实而细腻,以一种冷峻和精准的笔触形成“去浪漫化”的表达方式,从而跳出传统军旅文学的英雄主义叙事。之于战场,他以旁观者清醒的视角、亲历者真实的心理,去平静地讲述战争的残酷,讲述那些让人不忍直视的痛苦。字里行间没有撕心裂肺,没有悲壮的渲染,只是平静地告诉你战争的模样,真实地呈现战争对生命的吞噬和重塑。之于士兵,有澎湃的热血,有战士的荣誉,有爱国的情怀,更为鲜明的是人性的本真。他们首先是作为一个鲜活的人而存在,会喜悦、悲伤、痛苦、彷徨,也会恐惧。这样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丰满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

《六号哨位》就是这样。这部作品以边防哨位为背景,聚焦一群年轻军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坚守与战斗,既展现了军人的职责与使命,也深入挖掘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内心世界;既描写了战士们的坚韧与无畏,也刻画了他们在孤独与压力下的紧张与彷徨。王昆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塑造了一群鲜活而真实的军人形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军人坚守与成长的动人画卷。它不仅是一部描写战争场景的作品,更是一次关于坚守与信仰的探讨。这种探讨充分体现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使得小说具有更广泛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个体命运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王昆的作品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常常融入对家国情怀、责任使命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现实意义。作品多以军旅生活为背景,深入挖掘军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在特殊环境下的情感与成长,同时又把微观的个体命运融入到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把平凡人物与时代脉搏相连接,通过对个体的书写展现特定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兵车图》《渡海登岛》都是以国防和军队改革为背景,作为主人公的基层指挥员马东饕和马平三在各自的故事里性格迥异,却有着同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马东饕从一名士兵成长为指挥员的经历,正是联勤保障部队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他冷静而睿智,着力于手中每一次方向盘的转动、每一个命令的下达,思考着联勤保障力量如何作为战斗单元融入到体系作战中。马平三勇猛而多谋,不但剑走偏锋,打赢了一场没有演习脚本的战斗,更是用“军改路上,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指挥员,要拿出些实际行动了。将来要追究,我个人负全责”诠释了责任与担当。这种勇敢的探索精神,与时代前进的鼓点同频共振,正是强国强军的伟大实践中需要大力弘扬的。

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王昆善于把真挚的情感融入到客观冷静的讲述之中,让人在不觉中深受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他的文字简洁有力,叙事节奏明快,能够迅速将读者带入故事情境;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既有军人的硬朗气质,又不乏温情与人文关怀。此外,运用意向来表达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情感,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感官体验,使得作品的精神指向具有更加丰富的层次感。

《六号哨位》一文中,“坚守阵地是一场漫长的自我修行……猫耳洞的时光漫无尽头……宁愿战死,也不愿窝在这里等死”。勇气和伟大不仅体现在无惧生死的战斗中,也同样体现在坚守猫耳洞的每一秒钟,体现在干裂的嘴唇、溃烂的疤痕、金黄色的罐头瓶里。真挚的情感和真实的内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得以生动还原,把读者带入作品的场景之中并为之共情,以自己特有的视角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