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真实可感的当代军人形象
——读王凯小说《荒野步枪手》
■胡丹青
军旅作家王凯笔下的军人形象大部分来自基层连队,他们大多刚中带柔、有情有义、形象立体。在中篇小说《荒野步枪手》中,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当代军人形象,在王凯的刻画中更加饱满立体。作品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荒野步枪手》以第三人称为主要叙述方式,围绕文中的“他”与中士庞庆喜之间的故事展开。“他”是一名年近五旬的部队创作员,有着丰富的创作经历和写作技巧。他用老兵的经验与敏锐的作家感知力,触碰到庞庆喜的喜怒哀乐和隐藏在荣誉下的情感波澜。作为一名戍边战士,庞庆喜能力超群且极具个性,部队生活的打磨使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战士。面对和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创作员,他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和疏远,到后来逐渐卸下心理防线,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小说的背景是极其寒冷的演习区。将近零下20摄氏度的寒风中,人的手脚冻得发麻,水都结成了冰。作者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硝烟炮火和恢弘的演习场面上,而是围绕一辆战车和两个人,通过固定伪装网、在车厢里避寒等细微事件,讲述两代人的军旅经历。
小说中,中士庞庆喜军事技能精湛,曾在国际军事竞赛中取得佳绩并立一等功,名声大振。在此次演习中,他半夜带人上潜伏哨,快速精准地擒获了之前从未失败过的“蓝军”,骄傲地说出“你那么厉害,为啥叫我给放倒了”。无论是射击、战术还是野外生存能力,他都展现出极高的水准。此外,他还需要负责搭建伪装网、搬运给养等工作。恶劣的环境考验着庞庆喜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状态,也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王凯并没有单纯刻画庞庆喜身上铁骨铮铮的硬汉个性,而是通过描写他热爱读书、做事细心等细节,展现他细腻温柔、青春朝气的一面。
透过长长的书单,创作员发现庞庆喜有着经常阅读的习惯。爱看书的共同爱好让他们之间逐渐产生不易察觉的熟悉与亲近感。
在得知创作员想喝咖啡又不愿麻烦他后,庞庆喜想尽办法弄到热水,却因不了解挂耳咖啡的冲泡方法导致冲泡失败。听创作员解释后,他巧妙利用自热食品的加热包来烧水,成功冲好了咖啡,在创作员的邀请下与其一起品尝。
故事的最后,庞庆喜“大笑起来,露出满口的牙齿。狂风中回旋的笑声令他愉快”。那一刻,两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都化作了荒野里愉快的笑声。
“故事常常可以虚构,但细节却往往是真实的,可能这样才能构成小说的‘真实性’。”王凯笔下的军人形象,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生活中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种真实而鲜活的叙述方式,不仅表现出军人的侠骨柔情,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庞庆喜与无数戍边战士一样,将清澈的爱奉献给祖国。他们不仅甘于奉献、不惧牺牲,身上也有着返璞归真的美感和浪漫的诗意。
小说结尾处,创作员“气喘吁吁地跟在中士身后,感觉自己完全像一个新兵”。虽然年龄渐长,但他内心深处始终充盈着驰骋疆场、浴血奋战的情愫。庞庆喜的言谈举止重新唤起了他深埋心底的峥嵘岁月,让感慨“写连队就是写青春,问题是我已经老了”的他找到了久违的激情。“像是生命之河中的一道瀑布,深藏于时光丛林,途经蜿蜒又漫长的流淌后飞流直下,溅起弥天水雾,又生出迷人的虹彩。”
实际上,王凯小说里的很多人物都有生活原型,比如《荒野步枪手》里的创作员,他看上去跟王凯的生活经历很相似。创作员在连队、机关以及作为作家的生活,包括他列出的那个长长的携行物品清单,大部分都取自王凯的真实生活经历。
王凯说过,在创作庞庆喜这个人物时,他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年轻战士的形象。除了像他在演习场见到的战士外,这个人的身上还有他在连队带过的兵或者在生活中接触过的那些士兵的影子。“他们身怀绝技又朴实善良,身处集体又个性鲜明。”可以说,小说中的中士庞庆喜就是用他心里无数个士兵的侧影共同勾勒出的士兵形象。
同时,王凯小说的架构、人物形象以及细节都呈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那些关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有很多来自他30多年的军旅经验和生活感触,也是体现小说质感的部分。在《荒野步枪手》中,他借创作员的口吻写下“文学的种子依然会在某个连队生根发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代军人也有一代军人的文学”“每个人心目中的连队都是与众不同的,我心里那个连队还是会永远属于我的”。
从作者讲述的故事中,我们不难读懂他的观点:“我都很想并且必须进入他们的语境和生活。在我看来,正如他们每个人都身背着步枪一样,每个人也都怀揣着各自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正是宏大乐章的音符之一。而我应该努力也应该能够去倾听、拥抱、理解并书写这些故事,不仅写下他们经历了什么,最好还能记下他们曾想过些什么,认真去收纳整理那些火苗般跳动着、细小而又滚烫的内心感触,或许才是文学永远能够抚慰和打动心灵的原因之一。”
朱向前和徐艺嘉在《讴歌时代,礼赞强军》一文中写道:“王凯的小说将日常化和个人化的经验代入到军人形象的摹写之中,始终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底色。”作为“新生代”军旅作家,王凯是典型的“生于和平年代,成长于军营,对部队熟悉,对时局敏感”的作者。他总是用一个个小故事将军人的形象、情感与价值观构筑起来。他所写的故事看起来似乎都不是大事,却体现出和平年代官兵的共性。
正如他所言:“军队作家只有始终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标准、敢于创新的勇气,力求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才有可能拿出与新时代相呼应的优秀作品,才有可能塑造出真实可感的当代军人形象。”
《荒野步枪手》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抑扬顿挫的文字,将我们带入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军旅世界,感受那些为国家和民族默默奉献的基层官兵的英勇与坚韧。它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官兵在艰苦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和崇高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