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春天的三重书境
■舒辉波
春日迟迟,学无止境。寒冬的脚步一天天走远,温暖而悠长的春日即将到来,我们也可以像植物享受春光一样,享受阅读一本好书的快乐。阅读,就是发生在人身上最奇妙的光合作用。
我要推荐的第一本书特别适合亲子共读,书名是《14只老鼠去春游》。这本儿童文学图画书由日本作家岩村和朗创作,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亲情之爱。它讲述了一个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10个孩子组成的大家庭春游踏青的故事。老鼠们经历了许多有趣的冒险,充满戏剧性。岩村和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丰富多彩、细腻唯美的画面,并在书中设计了许多互动环节,如寻找特定的角色、发现隐藏的动植物等,增加了阅读的参与感,让挖出“彩蛋”的小读者成就感满满。
《论语》有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在这美好的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定,一起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向往的“春游”和《14只老鼠去春游》所讲的故事其实差不多。
我要推荐的第二本书是美国自然写作作家沙曼·阿普特·萝赛所著的《花朵的秘密生命》。这是一本畅销全球16年的自然科普力作,综合了植物学和科学史,生动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特别适合在姹紫嫣红开遍的春天阅读。作者的笔触诗意又灵动,明明是一本科普读物,文字却像被谱上音符一样朗朗上口。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颠覆刻板印象的过程:花朵并不仅仅是美丽柔弱的,互利共生、欺瞒讹诈,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植物世界。例如蜂兰的花朵擅长伪装,它不仅外形与蜜蜂非常相似,还会释放类似雌蜂的气味。雄蜂被这种假象迷惑并试图交配,在这个过程中正巧帮助蜂兰完成授粉。此外,花朵还能清理被污染的土地,甚至应用于埃博拉病毒的防治。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觉得,植物的智慧或许并不在人之下,看似娇弱的花朵往往蕴藏着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力量。
我要推荐的第三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纯真博物馆》。世家少爷凯末尔爱上了穷亲戚家的女儿芙颂,这场门第悬殊的恋爱遭遇重重阻力,最终以悲剧收场。凯末尔买下爱人的故居,用一生的时间收集与她有关的物品,建立“纯真博物馆”纪念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个关于爱情、记忆与时间的故事从1975年的春天开始。2016年的春天,我在北京的地铁上读到了这本书的结尾:主人公凯末尔在临终前说,“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这句话让我泪如雨下。在这部近600页的小说中,我已经跟随凯末尔一起经历了爱而不得的痛苦,体会着伊斯坦布尔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结尾处的这句话让我在凯末尔的身上看见自己,春日地铁车厢里的感动也因此长久镌刻在阅读记忆中。
值得一提的是,各种语言和各种版本的《纯真博物馆》末尾都附有一张门票,凭票就能进入位于伊斯坦布尔的纯真博物馆。没错,帕慕克果真建立起一座真实存在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将小说中凯末尔收集的4213个烟头、盐瓶与蝴蝶胸针等物件一一陈列——每根熄灭的烟蒂都在重播芙颂唇间的叹息,每个盐瓶的弧线都在复写芙颂手指的温度。更巧的是,博物馆的首次亮相也是在春天。我读完小说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带着书造访这座纯真博物馆,体验徘徊于现实与虚构、时间与记忆、想象与实物之间的感受。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春日,我也将走在晴暖的伊斯坦布尔街头,踏入这座纯真博物馆,成为凯末尔故事的千千万万个参与者之一。
(作者为儿童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