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没能及时拆开的礼物
■李怡蒙
2020年母亲节,韩女士向女儿讨要礼物,以此测试她买礼物的水平,看她情商如何。韩女士焦虑不安地等着,但到下午四五点女儿才起身出门。没承想,女儿买回一本《解忧杂货店》。
韩女士焦虑的情绪一下就“满格”了。“失望,女儿都19岁了,还没一点儿情商,如此幼稚,她将来在这个复杂又世故的社会上怎么生存?”韩女士生气地责备女儿:“本来书都不想看,更别说晦涩难懂的小说……”
2020年母亲节,小李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街上。她住在一个小地方,40分钟就能从最西边走到最东边,留给她徘徊的空间不多了。母亲向她讨要节日礼物,但她又不知道什么价位、什么种类的东西既能让母亲喜欢,又不会被指责浪费钱。何况这是一个从天而降的、没有真情实感支撑的任务。由于这年春天未能返校被迫滞留在家,她和母亲的日常关系已经到了冰点。
母亲日复一日地“攻击”她的体重、性格,还用“孩子这样要被社会淘汰”的焦虑惩罚自己。“这是爱吗?妈妈是在担心我,但是我也很不舒服,究竟要怎么做呢?”很多个夜晚,小李躺在床上无力地想,我又不是故意内向自卑的。
她开始没日没夜地反思自己,以至于许多事情还没有发生、她还没有尝试,恐惧就已经束缚住了她。时间在流逝,沉浸在恍惚思绪中的小李进入了同学家的书店,买了一本触手可及的书。
一天晚上,韩女士偶然看到了这本没摸过的《解忧杂货店》。最初,她感到写得“云里雾里、神神叨叨”,但凭着想搞清这本书到底为啥畅销的执念,还是读了下去。
“我逐渐意识到,我并不是少数不幸的人,而是有相当多和我一样焦虑无解的人需要有人开解和指引。”这两天一次偶然的机会,韩女士——我的妈妈,对我说,“突发的联想总将我带到极度的焦虑中,无限往坏处联想,并断定不好的结局将在特定的时间发生,越想越无法自拔。这种情绪也会无端地附加在我担心的家人身上,没有任何人的劝慰能真正让我开解。”
妈妈说,作者写书中人物的担忧和焦虑的过程,让她心里一亮,一幅场景浮现在脑中——一束阳光从窗户射进屋,光束中无数灰尘在运动,忽上忽下,“我想它们最终会落在地面上、桌子上、绿植上、沙发上。结局虽然都是受重力的作用落地为安,但是每一粒飘尘都会受到其他力量的影响而改变下沉轨道,就像每个人的命运,无法被精确预料、精确掌握,也没必要去过早焦虑”。
命运的随机确实具象化了,当年自卑内向而焦虑,以至于后来演变为无法和人进行正常交流的我成为了一名新手记者。入职4个月时,我还时常为性格和这份工作不够契合而痛苦——一个内敛又易紧张的、精力不足的、有过往心理阴影的、社会化程度不足的年轻人,经历了一些锻炼以后,有没有可能长成一个随时随地会演讲、能辩论,可以调节氛围带动情绪、熟练于人情世故的可靠的大人?
我重新阅读了《解忧杂货店》。阅读之前,我浏览了许多评论,其中,不少人说《解忧杂货店》是一个普通的金手指故事,是一碗鸡汤。但我在读到最后一篇敦也他们三人收到的来自浪矢的回信时,还是被击中了。
这一情节并没有金手指。
“如果把来找我咨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
我如今不也是这样吗?我听到了内心模糊的声音——“零”代表着各种可能,在这份职业里,我要量力而行,不卑不亢,不过分预设和人进行正面的、深度的情感交流的坏结果,如果感到自己缺乏交流的技术,就多做观察者、思考者和总结者,从多体验、多学习、多模仿开始。
我和妈妈达成了一致:《解忧杂货店》像自选超市,有需求的人们可以在其中得到不同的领悟。这份领悟可能需要很久才会显现,就像书中的回信,像没能及时拆开的礼物——或许书是一个引子,而时间会带来真正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