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志存高远,持之以恒,是杨庆存用一生诠释的“学术之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敏俐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1-20 19:32:56

▲《学术之道》 杨庆存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志存高远 持之以恒

——《学术之道》读后

赵敏俐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杨庆存的新作《学术之道》,自述其学术探索之路、治学所获与感悟。这本书全方位展现了他在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和远大抱负,生动体现出一代学者勤勉治学、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该书以时间为线索,紧紧围绕学术核心,用丰硕成果作支撑,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后辈学人的殷切期望。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自己40余年学术生涯的宝贵经验,深入阐述了对“学术之道”的独到见解。他在学术研究中,既注重传承经典理论,努力探寻传统学科的全新生长点,又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积极拓展理论应用的新路径。

杨庆存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同时兼任刘乃昌教授的科研助手。他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学校的殷切期望,1981年便与刘乃昌教授合作发表学术论文,针对黄庭坚的文艺思想与艺术创作,提出富有创见性的见解,展现了学术潜力。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1984年,杨庆存考入山东大学助教进修班,系统地学习了硕士研究生课程,特别是跟随袁世硕先生学习宋元明清文学的那段时光,让他收获颇丰。1993年,他考取了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的博士研究生。

1996年博士毕业后,杨庆存从事管理工作,但他对学术的热爱从未消减。他先后出版了《黄庭坚与宋代文化》《宋代散文研究》《传承与创新》《宋代文学论稿》《社会科学论稿》《诗词品鉴》等六部专著,还主编了《中国历代文选》和《宋代散文选》。这些成果皆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即便对专职高校教师而言,完成这些著作也颇具难度,由此足以看出他的勤奋程度以及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2014年退休后,他受邀前往上海交通大学任职。在这里,他凭借饱满的热情,重新投身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在此期间,除开设“经典研究”“宋代散文研究”“诗国与诗魂”等课程外,他又出版了《中国文化论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黄庭坚研究》《宋代散文研究(增订)》《人文论稿》《中国古代散文探奥》《神话九章》等七部专著,这些著作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杨庆存之所以能在学术上收获累累硕果,和他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紧密相关。他的学术研究,通常从课堂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入手。比如,为了彻底弄清楚元杂剧《红梨花》的来龙去脉,他查阅了海量的资料,对该剧作者张寿卿的生平事迹展开了开创性的研究。再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名著《西厢记》,他从作品的孕育问世、境界旨趣、关目处理以及戏剧中心人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正是基于这些扎实的基础研究,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学术之路上稳步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他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教学的需要,他的研究范围逐渐延伸到宋词研究、江西诗派研究。同时,结合文学史课程的讲授,他又开启了对中国古代散文史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易安词和稼轩散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观点新颖,让他在学术界初露锋芒。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他对过往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理论升华。他精心构建了一个系统且全新的宋代散文研究体系,将自己的学术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后的学术研究中,他保持着对学术成果的系统思考和理论提升的习惯,逐步形成了宋代散文研究、黄庭坚研究、古代诗词研究、传统文化研究这四大核心领域。在他的学术版图中,以散文研究为核心,以诗歌研究为重点,传统文化贯穿始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学术格局。

杨庆存的学术格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紧密结合他的教学科研实践,是他多年来不断积累和沉淀的结果。纵观他的学术成果,呈现出由小到大、逐步拓展的显著特点。他秉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向众多优秀学者学习,博采众长。在研究过程中,他善于从一些小的题目切入,然后层层深入,在作品研究、作家研究、专题研究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稳扎稳打地夯实自己的学术根基。他不仅有着兼顾全局与局部的长远学术规划,还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的学术道路,一步一步朝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理想学术境界迈进。

而从他的学术经历中,还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崇高的学术理想。他认为,学术研究的意义远不止于“求知”,更要“问道”,是“学”与“术”的结合,“体”与“用”的兼得,“器”与“道”的统一。正是因为对“道”有着如此深刻的追求,才让他在治学的道路上树立起了崇高的目标,激励着他不畏艰难险阻,甘愿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我与杨庆存20世纪90年代初在曲阜师范大学相识,那时他们全家还住在简陋的平房里,生活相当俭朴。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刻苦治学,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者。读他的文章,我们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能体会到充盈的思想,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学术的热爱与激情。我常常感叹他何以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有如此高的学术创造力,读了此书才恍然有所领悟。他说:“学术研究是人类文化的高级形态,是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和引领途径:‘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学术研究的理想境界,‘德、学、才、识、胆’是学者应当具备的内在素养,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与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是有所收获的重要前提;问题导向、人类意识、国家观念、民族特色与规律探讨、理论升华、科学严谨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有物、有序、有理、有用、有效’与‘求真、求实、求新、求善、求美’是研究成果的基本遵循。”这段话,道出了他治学的真谛,也展现了他的理想,说出了他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他将求道作为治学的终极目标,又通过严谨的治学过程达到求道的境界。志存高远,持之以恒,这便是杨庆存用一生诠释的“学术之道”。

(作者:赵敏俐,系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乐府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