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吹角连营
——评衣向东长篇小说《曾在部队扛过枪》
■梁鸿鹰
退役军人是个承载着荣誉与责任的群体。许多退役军人告别军营,脱下军装重回家乡却依旧保持着对部队的眷恋。近些年来,涌现出不少书写这一群体的优秀作品。曾在部队服役多年的作家衣向东,聚焦当下退役军人现状,创作出长篇小说《曾在部队扛过枪》,用现实主义情怀关照退役军人群体,将作家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思考付诸笔端,生动诠释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的主题立意。
小说主人公林梳雨退役后重归社会,心中依旧保持着对军营的眷恋和对昔日战友的情谊。为捍卫军人荣誉,他一次次面对现实生活的考验,完成一项项急难险重的任务,最终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作品通过以林梳雨为代表的优秀退役士兵,为读者铺设了一条退役军人再度成长成熟的故事主线,展现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退役军人在各行各业广泛存在,他们的贡献巨大,但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尚不够充分。从这一层面而言,《曾在部队扛过枪》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作品通过对退役军人光荣与梦想的深情书写,对他们所处生活背景及社会环境的全景描摹,充分展现了军旅生涯在退役军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凸显了他们的动人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这部小说直面现实,特别是对退役军人特有的心理情感所进行的细致刻画,让我们百感交集。军人退役之后,离开了业已习惯的军营生活,褪去了军人头上的荣誉和光环,再加上长时间远离社会,许多人会产生种种不适,甚至封闭自我。作品中以林梳雨为代表的退役军人,与退役后的消极情绪展开了持续搏斗。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一边转变思想观念,一边适应退役生活,最终适应了社会生活。
退役军人心中难以割舍对军队的感情和曾为军人的自豪,这是由他们早已融入血脉的忠诚品格、坚定信念和为民情怀决定的。他们已经习惯了“一朝戎装在身,终身许党许国”。小说把主人公林梳雨和战友们置于考验精神意志的环境中,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建立“退伍兵营地”,打造特训方队,处置突发事件,集中反映退役军人回归社会的毅力和能力。在彩虹桥,他们火速救援坠河大巴;在象牙山,他们全力扑灭森林火灾。在勇斗恶霸、追查真凶、协助警察破案等情节中,他们冲锋在前、屡建奇功。特别是两次以“紧急集合”方式进行社会动员,唤醒了退役军人的热血与激情。八方驰援“退伍兵营地”项目整改、扑灭森林山火等行动证明,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退役军人,不愧为保障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昔日部队锻造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彰显了退役军人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本色。
每个军人都是一张闪亮的“名片”。作品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设计,集中展现了这一群体的精神品格和思想境界。小说刻画的新时代退役军人群像,不论是主人公林梳雨、伤残军人贾亮,还是上过战场、凭借军人品质闯出一片天地的陶少勇,以及经营家政服务公司、为几十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机会的何昌贵,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鲜活生动、有血有肉。从昔日卫国戍边的英雄,到如今守护家乡的勇士,他们身上凝聚着拼搏奋斗的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忠贞赤诚的家国情怀,直观呈现了军营文化所赋予他们的精神内核。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曾在部队扛过枪》作为一部反映“后军旅生活”的长篇小说,很好地弘扬和传播了部队作风和军营文化。作品借退役士兵生活开展国防教育,巧妙地将部队一日生活制度、队列训练、内务卫生检查、夜间紧急集合、军歌军号、礼节礼貌等特色军营文化展现出来,不仅让退役的战友重温青春岁月、重回精神家园,也让“没有当过兵的人”体验了部队生活,圆了一次“当兵”的梦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礼赞人民军队、讴歌热血军魂、彰显子弟兵风采,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良好传统。从《老营盘》到《我们的战友遍天下》,军旅作家衣向东写出了当代军人的风采。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如何完成由退役军人到社会中坚力量的转型,在新的岗位上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是现实生活提出的又一重大课题。而对这一课题的描摹与思考,同样是时代交给广大作家的一个光荣任务。
没有当过兵的人,很难体会那种一起扛枪、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的战友情谊;没有经历退役军人再创业的过程,难以写出退役军人真实的内心世界。衣向东有24年的从军经历,更有近20年作为退役军人的生活历练。他了解那些怀揣“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梦想的退役军人,在平凡生活中不可避免产生失落感的精神世界。他从自身生活中得出的感悟,和对退役军人的深入了解,使他能够细致表达这个群体的真情实感,写出寻常作家难以企及的“军味”。作品中,不管环境怎么改变,始终拥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敢于胜利精神的退役军人形象,是作者心愿的表达。对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曾在部队扛过枪》这部作品成为作家衣向东的转型之作,也是他坚定而执着的圆梦之作。
《曾在部队扛过枪》整体风格明快,语言朴实,曲折递进的情节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与具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性有机结合,使其成为一部展现当代退役军人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