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者、宋潇凌合著《万桥赋》 四川文艺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2024年4月出版
突出饱满的时代感
——读长篇小说《万桥赋》
■张清华
张者、宋潇凌合著的长篇小说《万桥赋》(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以贵州桥梁建设为背景,讲述了几代中国桥梁建设者的故事,反映出新时期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一部故事与情感交织、心灵与现实激荡的小说。一口气读下来,容易被它饱满的时代感、故事性与影像般的描述所吸引。人物与事件如同一列快速行进的列车,从眼前呼啸而过,甚至语言的速度也如疾风,带来“冲浪”般的感受。
小说中主人公葛念镜性格鲜明,其经历也有深意。童年的心理创伤由父母造成,而这并非源于特定的矛盾,仅仅是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冲突。这导致葛念镜起初的形象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叛逆者”,她的大学教师生涯和曾经热爱的创意写作专业,很快就因为她的“任性”而被错过了。小说在这里关于青年一代心理问题的描写,可以说相当细腻。她渐渐找回了自己的身份——她处在一个“桥梁家族”或者说“筑路谱系”之中,她的爷爷奶奶是川藏公路的建设者,父母在改革开放年代也全身心投入桥梁建设,都有着光辉的人生经历。她还找回了责任担当的角色——学生小范轻生时,她勇敢面对、机智斡旋,最终挽回了这个年轻人的宝贵生命。再后来,她作为签约画家,开始走遍贵州的山川与大地,遍访各类建设者与先进人物,用画笔来呈现这些不同技术类型的壮美之桥,描画作为家族光荣历史与记忆的桥,还有铺平人间道路与人心沟通的精神之桥,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
内涵的丰富性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生命与意义所在。作为一部主题性凸显的作品,作者的处理显得老到和游刃有余。通过葛念镜的“绘画”这一镜像设定,作品得以艺术化地表现贵州的道路建设史与桥梁建造史。但小说并非只单面地呈现这一重大主题,而是努力规避概念化的写法,力图传递一个丰富和多样的时代主题。作者写到了家庭的矛盾,如葛念镜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一度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写到了苏锦与蓝天凤之间的男女情感困境;写到了葛念镜成为蓝天凤的签约画家,一个拥有自由的天性,一个基于市场逻辑要进行商业化运作,二者之间不断产生碰撞;还写到了葛念镜的寻桥、画桥之旅,既是现实的寻找与历史的回望之旅,也是自我的发现与精神的寻根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看到了人间的真与纯,看到了更多的奉献与牺牲。这些现实的维度,与作品中不断穿插的历史线索互相交织,产生了十分复杂的思想意蕴,推动小说对社会现实、个体人生,以及人的精神价值与思想世界层层深入挖掘。此外,小说中还大量植入地方民俗、传说、掌故,涉及很多知识,如王阳明、李白、宋徽宗等中国历史人物,也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还有桥梁史、绘画史,甚至关于红酒的知识、迷迭香的历史等,颇有几分“知识考古学”的意味。
总体上,《万桥赋》有毛茸茸的现实感,有四处伸展的精神触须,有枝杈丛生而后云开雾散的生命体验。如果说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对表达小说主题的一些场景和时刻,还可以处理得更艺术化,这样全书的品质将更加充分。
(作者:张清华,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