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胜败,皆系于人
——北宋兵书《虎钤经》的兵学智慧
■付耶非
《虎钤经》是北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兵书。该书作者许洞,是北宋著名兵学家。书名中的“虎”指的是 “虎符”,即“兵符”;“钤”指的是“锁钥”。《虎钤经》即为开启兵符锁钥之书、掌兵权者应备之经,如其《序》所言,“虎钤经者,将军之事也”。《虎钤经》主要针对《孙子兵法》“奥而精”和《太白阴经》(唐·李筌著)“谈心术则秘而不言,谈阴阳则散而不备”的问题,“采孙子、李筌之要”,对兵学战事进行通俗化、具体化的论述。该书共20卷210篇,分为战略战术和兵阴阳两大部分,内容既有与军事学有关的战略战术,也有武器战具的制造与使用等,是一部小型的古代军事百科全书。
《虎钤经》的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人”,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如《孟子》在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时,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尉缭子》也提出“天官时日,不若人事”。《虎钤经》提出,“人”在战争中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即“观乎人事强弱利害有胜败之势者,事皆系于人也”。许洞强调人的谋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故以“人谋”为主轴贯穿其后的料敌、谋略、选将等内容,如“欲谋用兵,先谋安民”“欲谋胜敌,先谋人和”等。
本文作者小记 付耶非,工作于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
战争是包含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社会现象,加之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其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孙子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而人事,是决定战争胜负诸多要素中最捉摸不定、变化莫测的因素,可谓战争中最大变量。基于此,《虎钤经》强调随时应变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认为“用兵之术,知变为大”,知晓变化是用兵的首要之道。在具体作战中,许洞强调“兵家之利,利在变通之机”,即在战场上必须要根据形势变通,抓住有利机会。这其中也蕴含着强弱转化与胜败互换的机理,即“苟以变合于事,事合于时,时合于理者,无强弱,无利害,则败势可以为胜,胜势可以为败也”。许洞认为这种转变“皆系于人也”,即人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所作出的应变决策,是强弱胜败转化的关键。
人与兵法的关系,也是《虎钤经》重点讨论的问题。许洞说:“兵法如车之载其物,则车之转者由轮也,及有车之用,则东西南北者由人也。”意思是兵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全凭人的决策与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时,许洞认为,在战场上不可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效仿古法;兵法原则不是僵硬的教条,在战场上只有不拘泥于古法,甚至“逆用古法”,才能收到出其不意之效。
历史上的战例表明,即便参战人员、武器装备、作战地域等因素相近,军队指挥与运用的差异,也可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战果。许洞在《虎钤经》中认为,尽管天时有吉凶,地形有险易,战势有利害,但如果能充分发挥人谋的作用,灵活用兵,就能用兵尽其变,达到“以虚含变应敌”的效果。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在当今时代,信息化和智能化武器效能的发挥依然取决于人的运用;先进的军事装备更加凸显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战争制胜的重要性,凸显人才对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性。《虎钤经》中所蕴含的重视人事的思想,为我们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更好发挥人才对强军事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供了文化滋养和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