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采撷古人智慧之只鳞片甲,淬炼一家之真知灼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向贤彪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6-29 09:04:37

品读历史 汲取智慧

■向贤彪

杨振辉所著的《智慧古镜》(海峡文艺出版社)一书,由“见识与智慧”“品德与修养”“情趣与清福”3大部分260余篇短文组成。在每篇不到千字的短文中,作者以人物故事或诗文为由头,以国学经典的锦言妙句为论据,采撷古人智慧之只鳞片甲,淬炼一家之真知灼见,角度新颖,言简意赅,可以让人在片刻的憩息里、在轻松的阅读中,明理增智,受到启迪。

读史要服务现实,但不能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挖掘和证明,而这种挖掘和证明不只是为某种实用提供借口和依据。只有采取严肃的态度潜心品味,才能客观公正地探究事物发展的所以然,为现实提供科学的镜鉴。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还是正史少见的“小人物”,都被他一一发掘,将他们的可爱可敬、可圈可点之处呈现于书中。比如,作者从庄子寓言中任公子以50头牛为饵钓大鱼的故事,引出谋大功者不贪小利、志长远者岂在朝夕的道理,强调只有视野宏阔、胸襟博大,方能成就大事、兴盛大业。

书中,作者写了数十位虽非大官、却成大业的德才兼备的隐士、奇人、怪才——高僧佛图澄、治荒奇才董煟、外交家陈诚、医学家皇甫谧、农学家贾思勰……这些人皆不为求功名利禄,只专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却在不觉间让自己成为某一行当、某一领域的杰出者。作者把他们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挖掘出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价值。同时,书中也选择一些反面人物加以剖析,揭示其人性的丑陋以警醒后人。在字里行间,忠奸明鉴、高下分野,前因后果、经验教训,作者都点评精当、恰到好处,给读者“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的心理感受。

有人说,“文章为思想而写”。其实,文章又何尝不是为美而写?美,不仅是感性层面的风景、风物、风情,还有理性层面的事理、道理、哲理。后者不是漂浮在历史长河中的浪花,而是沉于水底的卵石,需要我们从历史的陈迹中去发掘,从圣哲先贤身上去寻觅,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去提炼,更要用自己心灵的天平去权衡、筛选、陶冶、提纯,才能平中见奇、探骊得珠,写出情理交融、叩击人心的佳作。

展读《智慧古镜》,我们能够感受到,为使文章既有思辨哲理的穿透力、又有理性审美的感染力,作者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都做了一番考究,力求达致史料、哲思与情感的交融。如书中引用南怀瑾的话说:“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鸿福即世人常说的功名富贵、妻贤子孝、儿孙绕膝等,清福即很多人不太重视的清静安适、宁静淡泊、怡然自得之类。作者从这段话中悟出生命的本质、生活的真谛,进而生发“人生至味是清欢、多得清欢人称羡”的感悟。类似这种事与理、情与理相互交织、相得益彰的表述,在书中多处可见、可触、可感,让人引起共鸣并受益良多。

《智慧古镜》一书,涉猎人物众多、历史故事丰富,从中揭示了可供今人借鉴的宝贵经验,能够让读者从中汲取智慧营养、丰富人生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