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唐代综合性兵书《太白阴经》:博采众长 内外兼修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文 责任编辑:徐占虎
2024-03-07 08:29:28

《太白阴经》剪影。资料图片

《太白阴经》——

博采众长 内外兼修

■李文

《太白阴经》又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成书于社会剧烈动荡的中唐时期,卷帙完整,别具特色,是唐代少数保存完整、幸存至今的珍贵兵书。作者李筌在继承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唐代以前诸多兵家思想观点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唐代以前历代军事与战争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富有创新和哲理的军事原则,形成了这部综合性兵书。

李筌在新旧《唐书》中均无传记,他的生卒年代和具体经历无从确考。但根据现有文献判断,李筌生卒年代约在713年到779年之间,曾任荆南节度判官、邓州刺史等职。他兵学著作颇丰,文献对其书目多有记载,如《太白阴经》《阃外春秋》《中台志》《六壬大玉帐歌》等。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作品除了《太白阴经》完整传世外,《阃外春秋》仅有敦煌遗书残卷,其他著作多已佚失。李筌任职期间,正值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前后。他任职所处的荆南、邓州等地,长期处于唐朝廷、藩镇大军与安史叛军鏖战拉锯的前沿。对于历任当地主要职官的李筌而言,当时面对的军事压力可想而知,或许这正是成就其杰出兵学成就的催化剂。

古代星相学认为太白星主兵,主军戎杀伐之事,多用来比喻军事,该书书名因此而来。《太白阴经》最早见于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神仙感遇传》之中,后来北宋的《新唐书·艺文志》、元代的《宋史·艺文志》都著录有该书。明代万历年间,藏书家毛晋将手抄本《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存入汲古阁丛书,此后该书也以《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之名流传于世。

该书是一部博采众家之长,融道、儒、兵家之说为一体的兵学论著。清代《四库全书》中评价此书“先言‘主有道德’,后言‘国有富强’,内外兼修,可谓持平之论”。其内容丰富,对谋略、治军、选将、用兵、战具、通信、行军、宿营、战阵、军用文书、军医等多方面内容,都有涉及。它保存了部分今已失传的唐代兵书内容,包括丰富的唐代军事制度和科学技术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军事百科全书式编纂思路,也深刻影响了后世兵书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首次把“人马医护”“武器装备”“军仪典制”以及“古代方术”等内容系统地纳入兵书范围。该书还详细记载了军中各类伤病及其医疗方法,开列了治疗马坠折、金疮伤等战伤的药方,堪称最早的“军事医药全书”。

书中反映了李筌在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史观与辩证法思想。该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战争胜败决定于“人谋”而不靠阴阳鬼神,并在《人谋上》篇中,专题论述将帅和军队的“勇怯”问题,这在唐代以前是比较罕见的。该书体现了军事哲学的辩证法。比如,李筌认为“旗帜金革依于形,智谋计事依于神。战胜攻取,形之事,而用在神;虚实变化,神之功,而用在形”,阐明了“形神”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这是对孙子关于“形论”思想的新发展。

《太白阴经》不仅是中国古代兵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兵书,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一部值得肯定的著作。它提出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军事伦理思想体系,如“先文德而后伐战”的战争伦理观、“贵和重人”的治军原则、崇智善谋的将帅修养论、赏罚必信的军队管理思想等,不仅影响了中国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军当代军事思想创新仍具现实借鉴意义。

链接

《太白阴经》的具体成书时间不详,当不早于763年。现存最完善的版本为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及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兵书集成》所收录的《太白阴经》,都是据此为底本影印。

当代对该书的研究,以张文才的系列著作最具代表性,包括《太白阴经全解》《太白阴经新说》《太白阴经解说》等。另外,还有任继愈《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岑仲勉《跋敦煌抄本唐人作品两种》、唐长孺《跋唐天宝七载封北岳恒山安天王铭》、孙继民《李筌〈太白阴经〉琐见》、陈亚如《〈太白阴经〉对于中国兵法之贡献》及日本学者汤浅邦弘《〈太白阴经〉的兵学思想》等论文,对作者李筌的生平及《太白阴经》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军事思想、史料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和论述。

(孙大坤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