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不妨于唐宋诗词里觅一抹清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马春歌 刘轩宇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3-08-05 08:47:05

于唐宋诗词里觅清凉

■马春歌 刘轩宇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不妨读一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会欣喜地发现,其中诸多诗词都能给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唐代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这样描写:“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诗中描绘了绿树荫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捕捉了微风过后的帘动、水波、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山亭的宁静悠闲,仿佛一幅色彩艳丽、意境优美的夏日图。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充满诗情画意,炎炎夏日也沉浸在这绿树浓荫、蔷薇花香中了。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这是王维在《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里的描写。王维居住在山腰间的九成宫中,卷起窗幔,云雾缭绕,林下清泉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房屋隐藏在葱茏的树林间,这一番景致丝毫不见暑气蒸郁。

白居易在《销暑》诗中写道:“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炎炎夏日,身体的燥热一部分源于心态的浮躁。此时,端坐院中,寻一处阴凉,树影婆娑,清风习习,心渐凉,身更凉。可见,古人已经把如何避暑上升到个人修养乃至人生境界的高度——平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也许,只有内心如此这般的空灵与澄澈,才能写出如此清凉的诗文吧。

唐代诗人姚合游览曲江,随后写下了《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一诗,此诗与白居易的诗作《销暑》有异曲同工之处。“暑月放朝频,青槐路绝尘。雨晴江色出,风动草香新。”诗人一路走来,青槐满眼,雨过天晴的曲江一扫燥热,清风吹过草地,带来新鲜的清香,江上景色格外清新,也润泽着浮躁的心灵。

在山林逸境中消夏,最为奔放洒脱的恐怕要数诗仙李白了。他在《夏日山中》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炎炎夏日,诗人连扇子都懒得摇了,山林中过往的人烟稀少,诗人干脆脱下衣服,尽情地拥抱松风,与天地融为一体。诗中突出了诗人在夏日山中乘凉的悠闲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消夏图。

可以看出,在唐代的盛夏时节,文人士大夫们往往寻求幽馆、芳林、寒泉,于旅游闲适、登高逍遥之中品味别样的夏日风情。写夏日的清凉诗不仅在唐代浩瀚卷帙的页码里熠熠生辉,宋代诗人描绘夏天的名诗妙句也不胜枚举。“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这首《夏意》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了一种恬淡、洒脱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闲适的情感。也许在这样的氛围中,所有的燥热都会烟消云散。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陆游这首《夏日六言》,简洁明了地把生活味浓郁的夏夜活色生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夏夜,坐在门前看月亮、数星星,江口的渔船错落停放在码头,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于微风习习中感受古人的雅致,酷热自然也减弱了几分。

北宋诗人王令的《暑旱苦热》,更是别具一格:“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诗中的“昆仑”和“蓬莱”,都是诗人心中解暑散热的清凉世界。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写下的不是一己纳凉的感慨,而是对天下众生共同凉爽的渴望,体现了其雄浑壮美的诗风,透射出诗人心系家国、忧国悯民的情怀。与此诗风格迥然不同的是秦观的《纳凉》诗:“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诗人携杖出门来到柳荫下寻觅清凉,在画桥南畔支起胡床消暑纳凉。全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性情。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读完苏轼的《阮郎归·初夏》,感受到清新淡雅扑面而来,词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夏日富有生机的景物、环境构成了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过目难忘。

李重元在《忆王孙·夏词》中这样写道:“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小池塘里,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满院都是荷花的香味。炎热的夏夜,难得的雨后清爽。这时候,又享用着投放在井水里的瓜果,真像冰雪一样凉啊!竹制的方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拿针线做女工呢?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这首《夏词》,勾画出一幅具有夏令特色的仕女图,别有情趣。

品味古诗词里的夏日,是那么的风情万种、悠远绵长,恰似清泉汩汩,润泽着我们的夏天,又滋润着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