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黄河东流去》以史诗般笔墨描绘荡气回肠的黄河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宗旭阳 郝阳天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06-17 09:20:49

恢宏磅礴的黄河故事

——读李凖的《黄河东流去》

■宗旭阳 郝阳天

李凖是我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作品以史诗般的笔墨描绘了荡气回肠的黄河故事,为读者绘就了一幅恢宏历史画卷。作品分为上下两集,上集完成于1978年,下集完成于1984年。1985年,小说凭借其大气磅礴的史诗叙事及精湛的艺术水平,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黄河东流去》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这是一部展现旧中国河南人民面对灾难时坚韧不拔精神的优秀作品。小说取材于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以1938年国民党反动派以牺牲人民的生命财产为代价扒开黄河花园口,企图“以水代兵”的愚蠢行为开始,以黄泛区难民的流浪迁徙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以编年史的写法展现了难民在“八年离乱”期间连续遭受水灾、旱灾、蝗灾的苦难生活,塑造了一批具有民族性格的中原农民形象,展示了黄泛区人民生活的苦难历程和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

小说最引人瞩目的是塑造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中原农民形象。作者把目光转向普通农民的命运,着力刻画普通农民的形象,让读者看到更广阔的社会面和众生相,以及他们丰富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作者在人物塑造上力求让真实的生活说话,追求自然的感情流露,塑造了李麦、徐秋斋、蓝五、海长松、春义等三四十个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他们身上既有复杂生活造就的独特个性,又有共同地域环境、生活条件下形成的中原农民特有的群体性格。

李麦是小说中颇具魅力的一个人物,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典型。她是一位热心肠的农村妇女,作者把她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勤劳、善良、直爽、刚强、泼辣。这样性格的形成和她的经历分不开。她身世凄苦,幼时丧母,跟随父亲逃荒要饭,形成了爽朗泼辣的个性;后随父亲在地主海骡子家做长工,练就了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地主家经受磨难,又经历了丧父丧夫之痛,历练了她顽强不屈、敢于反抗的人生态度。李麦凭借着自己乐观、开朗、泼辣的性格,在逃荒过程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存意识,并成为难民心中的精神领袖。

徐秋斋这一人物的成功刻画,使他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的典型。徐秋斋是农村贫苦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身上既有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又有着知识分子的某些特点,性格上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丰富性。他足智多谋、为人正直,站在穷人的立场上帮穷人排忧解难,深受大家尊敬。逃荒路上,徐秋斋一直坚守着仁义节操,即使身陷囹圄也不肯屈服自辱。徐秋斋在逃难过程中的坚守,显示了中华文化对人精神品格的塑造,同时也展示了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在《黄河东流去》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不只有李麦和徐秋斋,还有像蓝五那样多才多情、结局悲惨的民间艺人;有海长松、海老清、海春义那样把自己命运同土地连在一起的老实农民;有像陈柱子、凤英那样在逃难中善于谋生的农民;有梁晴、雪梅等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女性……这些鲜明的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展现了民族精神。作者从生活出发,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精心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为当代文学长廊增添了新的农民形象。

《黄河东流去》出版之后曾获得众多评论家的高度赞扬,被誉为“新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之一”。今天重读这部作品,它的光彩依旧没有褪色,所讲述的大气磅礴、可歌可泣的黄河故事,如同奔流不息的黄河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散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为人们提供着丰厚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