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读欧阳山的《三家巷》:从人物命运到历史画卷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宗旭阳 焦思毓 责任编辑:孙悦
2023-06-03 07:42:09

从人物命运到历史画卷

——读欧阳山的《三家巷》

■宗旭阳 焦思毓

长篇小说《三家巷》(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5卷本鸿篇巨制《一代风流》的第一卷,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欧阳山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于1959年开始在《羊城晚报》副刊连载,出版后备受好评。《三家巷》作为一部革命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三家巷》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三家巷》是一部独具风貌的革命小说,它以史诗般的宏大气魄,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广州为背景,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势力同反革命势力的反复较量,各阶级力量的消长变化,艺术再现了省港大罢工、沙基惨案、广州起义等历史斗争场面,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中国革命曲折而又辉煌的宏伟历史画卷。

作者将三家巷中周、陈、何三个家庭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中加以描写,三个家庭分别代表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同阶层,是中国社会生活和阶级关系的一个缩影。周家几代铁匠,代表着当时城市最为广大的手工业工人、贫苦市民;陈家由一个小摊贩靠发洋财成为资本家,是同帝国主义经济有紧密瓜葛的买办资产阶级;何家借在狱中当差、做税务官之机搜刮民脂民膏,广置良田,盖起了深宅大院,是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僚地主阶级。作品沿着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按照生活的自然发展趋势,合理展现三个家庭的内部演变,通过三个家庭在社会潮流冲刷下的变化,显示出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生成、官僚地主阶级的发迹和工人阶级的觉醒。

《三家巷》的故事开始时并没有过多正面描写历史事件,而是聚焦在周家、陈家、何家新一代青年的生活和情感之上,以周炳的“革命成长”为主线,给读者展现了三家巷人物群像,塑造了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出身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性格、关系网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写出了人性和社会的多面性与复杂性,折射出革命历程的漫长和艰辛。这也正是《三家巷》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根源所在。

主人公周炳是一个刚刚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青年形象。周炳出身于三代铁匠的工人家庭,少年时期读过书,当过剪刀铺学徒,做过鞋匠和草药铺的伙计,在革命浪潮的熏陶下历经磨难,逐渐觉醒、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作品通过周炳的成长经历,较为真实地反映了革命运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周炳是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作者为了让人物更显真实丰满,在人物刻画时没有回避他身上的缺点与不足。他在经历了痛失爱侣、大哥被捕牺牲等挫折时灰心丧气,反映出他对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缺乏清醒的思想准备,一旦革命遭受挫折就容易产生迷茫、悲观、焦虑的情绪,但他又重新振作、克服缺点、走向成熟,堪称作者笔下内涵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最耐人回味的典型人物形象。在周炳的身上,作者写出了一些在大革命时期投身革命、彷徨探索的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三家巷》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物塑造的突出。作品中有血有肉的人物不胜枚举,如聪慧勇敢的区桃、豪放果断的周金、玩世不恭的杨志朴、骄纵善变的陈文婷、奸诈阴毒的陈文雄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出现在书中的共产党员形象——从革命领袖苏兆征、张太雷,到普通工人孟才、何锦成,都是作者着力描写、反复歌颂的人物,他们都有着丰富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情感世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重读《三家巷》,感觉这部作品在思想内容、艺术魅力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由此奠定了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阅读这部作品,不仅能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早期历史,重温革命前辈勇于斗争、敢于革命的人生历程,更能感受到强烈的革命情怀和高尚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