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读《奋斗,为了新中国》有感:祖国永在心中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杨勤良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1-02-18 10:14:37

祖国永在心中

■杨勤良

手捧着苏华的回忆录《奋斗,为了新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位父辈们时常念叨的人,是中国铀矿采冶事业的奋斗者、领导者、见证者,一生都在为国家强大贡献着力量。

1937年,在民族危亡之际,不到20岁的苏华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毅然汇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59年,新中国刚刚起步的核事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苏华临危受命,到第二机械工业部,负责铀矿采冶建设的领导工作。到任后,他深入铀矿采冶生产第一线,解决基层单位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按期生产出合格的铀材料。由于铀矿采冶的特殊性,厂矿分布广、战线长,从新疆戈壁到东海之滨,从东北大森林到南方的崇山峻岭,全国的铀矿山及冶炼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苏华每次深入现场,都要求整理出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将其运用到决策工作中,甚至对于新建厂矿,他都要亲自审定方案,按照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意见。

苏华的回忆录也是一部中国铀矿建设与发展史。苏华在其中多次提到基层的一家铀矿企业,工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投入生产。全矿除一栋单身宿舍是两层楼房外,其余全是土坯墙、竹编墙的平房。建矿初期,干部职工全部住在附近老乡家里,没有自来水,生产、生活用水都全部靠人力从河里挑回来。建设者用锄头、洋镐挖矿石,挖出矿石用土箕装、扁担挑,用碓臼破石,用竹筛子手工筛选矿,大块的再用铁锤打碎……

就是在那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前辈们凭着一双双勤劳的手和一股拼命的干劲,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早出矿、多出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祖国造出自己的原子弹,再苦再累心也甘,再难再险也上前。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惊天动地的巨雷响彻云霄,蘑菇云腾空而起!神州大地为之振奋,亿万人民为之自豪!

铀矿采冶工作者们运用土办法生产出了合格的铀材料,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提供部分铀材料,创造了人间奇迹。苏华用笔记录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也书写了他70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长卷。他无论从事对敌斗争、军官预备役工作,还是从事铀矿采冶建设等工作,每项工作都几乎是从零开始,具有极大的开创性、挑战性,却始终保持着饱满的革命激情和工作热情,在党的领导下将工作局面迅速打开,并且取得骄人的成绩。

全书没有华丽的词汇,平铺直叙,通俗易懂,却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启迪人生的智慧,感染、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苏华一生都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不息,为了中国的核事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可以告慰先辈的是: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