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迎战变局,舆论先行!这本书堪称“现代舆论战的孙子兵法”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来斌斌 黄泽聪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2-09 17:09:32

在当下之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翻阅任贤良著《中国崛起之舆论战》(人民日报出版社)更有一番初见缱绻、相识恨晚的感觉。掩卷而思,最先浮上心头的正是该书的副标题——“迎战变局,舆论先行!”寥寥数字,却字字力透纸背。

一部作品的主题是其灵魂,靠着这个灵魂,作品的物性存在、形式存在和实事性存在就聚合成一部作品。从大国崛起的热战、冷战、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等角度切入的有关著作比比皆是,而从舆论战的角度讲大国博弈似乎还不多见。正是如此,以“中国崛起之舆论战”为主题撰写的作品更显几分新颖。

全书共六章三十八节,由“共产党宣传起家”写起,从成立之初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到抗日战争的“去‘去污名化’”,从解放战争的“宜将剩勇追穷寇”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别了,司徒雷登”,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姓“资”还是姓“社”的思想大解放。一路写来,写到今日中国崛起面临的舆论困惑,总结概括现代舆论战的十大表现,探讨中国道路自信的历史、体制、文化渊源,进而提出打赢“舆论战”的制胜之道和具体途径、措施。

评价一部作品,最终要评价到它所发挥的社会作用上去。诚如书中《前言》所述,“随着新中国成立,战争的硝烟逐渐远去,但围绕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不见硝烟的舆论战从未停止,甚至伴随着共和国的壮大而日趋激烈。”舆论斗争从来就没有消停,跌宕起伏,云谲波诡,一波接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惊心动魄。

即便再云谲波诡,纵然再惊心动魄,舆论战落点还是在每个人身上。在《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节中,作者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一个时期舆论宣传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诸如有人用无知可笑的“物理分析”证明黄继光堵枪眼的“不可能”等集中攻击、污蔑、抹黑革命领袖和革命烈士。这类行为看似“消费”英雄,实则背后的居心令人不寒而栗。这一幕,与苏联解体前何其相似。书中大量的事例向读者说明,舆论战并非居庙堂之高,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并非处江湖之远,而就在每个人身边。

基于此,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在于唤醒我们的警觉,更清醒地认识“舆论战”的表现和本质,更好地在大国博弈中争夺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打好主动仗,讲好中国故事。

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列举大量鲜活案例,采用最新数据和资料,辅以多幅插图。比如,以整理自《对外传播》(2019年第9期)的《学者演讲被吐槽》为典型案例深入阐释“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在坚守正能量内容的同时,进行话语体系的改革,促使“官媒”不断推出喜闻乐见的媒体作品,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在《狭路相逢勇者胜》一节中,作者附以模型图深入浅出地讲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舆论较量是一场“正邪”关系,如果我们不敢于亮剑,不主动发声,那么网络舆论空间就会被对方占领,等待我们的便是疲于应付、被动挨打,丢城失地。作者在论述互联网时代下舆论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影响的根本性变革时,除了过去和现在的传播变化比较,更采用了相关数据及图表,如相关舆情监测调研数据等。

历史似乎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民族、政党、国家,其发展、崛起、沦丧、灭亡,无不伴随舆论的兴衰交替。但是,书的结语又告诉我们另一个不争的事实:“舆论战,说到底是人心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心所向,日出东方,天佑中华!”

(作者系武警工程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处突教研室 来斌斌 武警工程大学学员 黄泽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