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刘东旭

经典重读丨《呼兰河传》:回味岁月里的芬芳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耿艳菊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1-02-01 16:13:32

回味岁月里的芬芳

■耿艳菊

萧红(1911-1942)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里的优秀作家,深受鲁迅先生的推崇,也是我敬仰已久的一位女作家。多年前,我读过她的几篇小说。萧红的小说弥漫着浓浓的忧伤。我知道,她的小说真实表现了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北方农村的现状,同时也是作家悲凉一生的缩影。

决定再读萧红的书是一个冬日的早晨,急着上班,抓起书桌上的一本书就往外奔,下了楼一看,是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本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却不像小说,那种贯穿在文字之间的气息与温度是属于散文的。小说的形式,散文的笔调,这样的好作品是不能错过的。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一开篇就如此寒气凛凛,可是慢慢读下去,越读越不忍释手,不自觉地沉浸在萧红的语境里。她的语言说不上华丽,但又比素朴高很多,有婉婉转转的韵味在里面。

呼兰河的冬天真冷,卖馒头的越走越慢,他脚底下团着厚厚的冰,摔了跟头再站起来,他还是每天出来卖馒头。还有卖豆腐的,卖麻花的,赶马车的……呼兰河小城不大,只有两条街。环境也不好,街上的大泥坑能困死猪鸭。萧红以孩童的角度来写她的东邻西舍、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这里有二伯、老厨子、磨坊里的磨倌。命运也是令人忧伤的,却总带着怜悯和爱。她说,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因为没有什么幽美故事的呼兰河小城里住着慈爱的祖父,还有快乐的后花园。这是萧红一生中最温暖、最美好的记忆。

写后花园的时候,萧红的笔法是轻灵活泼的,读起来非常轻松愉悦。她这样写道: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她写园里的花花草草、蝴蝶、蚂蚱、蜻蜓、小黄瓜、大倭瓜,早晨的露珠落在花盆架上、午间的太阳照着大向日葵,黄昏时候的红霞一会儿变出来一匹马一会儿变出来一匹狗……

有一个小细节好温情。不仅祖母笑了,连一向不甚疼爱自己的父亲母亲也笑起来,一家人很少有这样欢快的时刻。

那是祖父蹲在后花园拔草,萧红站在旁边捉弄祖父头上的草帽,给草帽插了一圈红通通的二三十朵花,一边插着一边笑。祖父却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萧红笑得止不住,祖父还是安然不晓得,照样拔着垅上的草。祖父顶着满头红通通的花朵进屋来,惹得一家人都大笑起来。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自己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

尽管《呼兰河传》依旧裹挟着忧伤,但我知道了萧红在这个尘世上也曾被温柔相待,所以她才有勇气面对后来的苍凉,才能用大气的手笔写下大地上那些悲和疼。

要想读懂萧红,一定要读《呼兰河传》。祖父帽子上那红通通的玫瑰花香,隔了那么久的岁月依然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