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主席在会上指出,全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安全和发展大势,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一个民族,最难做到的是常存忧患;一支军队,最难保持的是常备不懈。
2018年4月11日,英国某拍卖行不顾中国方面严正抗议,执意拍卖当年英法联军从中国圆明园抢走的西周青铜器“虎蓥”。
彼时,三千五百名联军冲入园内,肆意掠夺,总共有150万件珍贵的文物被抢走。剩下拿不走的被一把火烧干净,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而这,只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流失的1000多万件文物的一部分。
文物无言,华夏饮恨:如果一支军队慕于虚功、疏于备战、荒于训练,铁甲再坚、兵力再众,也必将沦为败军之师、亡国之师。
思想之弦一旦松懈,那么带来的后果将会是致命的。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从“康乾盛世”到清末的丧权辱国,历经数十年苦心经营出来国强民富的盛世,在很短的时间内轰然倒塌,山河破碎。
古代罗马作家韦格修斯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和平,那么就准备打仗吧!”准备打仗并非为了掀起或参与战争,而是要绷紧思想之弦,练就能打胜仗的本领,时刻做好战争准备,用强大的决心和实力震慑阻滞敌对势力的险恶图谋。这样,在危机一旦发生之时,才能够随时应战,保护脚下的国土和身后的亲人。
“军队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部队还是要练,要随时准备打仗,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来的”……习主席对强化军队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念兹在兹、忧思关切。
军人生来为战胜,战士就该上战场,这是我们的初心。丢了这个初心,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就会忘战怠战、迷途迷向。
我们心中常常有个疑问,“我军已经许久没有打过大仗了,长期的和平环境是否容易使部队有所懈怠?”似乎在和平时期缺乏忧患意识是必然的发展规律。实际上,犹如硬币的两面,和平也如此。战争状态下,部队往往能迅速积累战斗经验,快速提升战斗力;和平环境中,虽然战斗力形成相对较慢,但却是军事改革的最大机遇期,有足够的前瞻谋划和准备时间。
我们可能不知道,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普鲁士军队也将近半个世纪没有打过大仗。但是这个时期,他们不仅涌现出像沙恩霍斯特、克劳塞维茨、毛奇等杰出的军事家,而且率先建立当时最先进的参谋总部和参谋制度,同时还持续开展以新思想为引导的高强度教育训练,也有了此后普法战争中的大胜而归。反观萨达姆统治时代的伊拉克军队,虽长期处于战争环境,看起来理应“打一仗进一步”,然而到了伊拉克战争,一些顽疾却依然如故。
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忧患的前提是前瞻。没有前瞻,不远眺天边变幻的风云,不思考前方可能的沟坎,只看见脚下花团锦簇,哪里来的忧患。
我们应当认真反思,总在说准备明天的战争,但从思维理念到作战理论,有没有重复过去、复制自己?一些看似认真的“从难从严抓训练”,是不是一直在“翻着煎饼”。在过去的方向和标准上用力再多,实战化训练也无异于刻舟求剑——越是从难从严,越有可能脱离实战;走得越远,越有可能南辕北辙。从“天天忙得像打仗”到“天天忙着想打仗”,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能战方能止战,解忧才可无忧。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更要时刻绷紧备战打仗的思想之弦,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