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8平方公里的小岛有多大?从南到北200米,250步就能走完。
63米的海拔有多高?247级台阶,6分钟就能登顶。
这里四面环海,潮汐轮转,昼夜更迭。在这座“无居民、无淡水、无市电”的“三无”小岛上,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官兵驻扎了70余个春秋。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将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座小岛。尽管现在官兵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好多了,但他们驻守的这个小岛,仍被外界冠以“三无”的标签。
“三无”小岛上有什么?采访时,岛上的老兵一方面特别愿意讲许多过去的故事,一方面总想把露脸的机会让给新同志。在这些老兵看来,往昔的艰苦与荣光代表着他们传承的精神,而年轻的战友则指引着未来。
岁月的长河在新老交替间静默流淌。对小岛上这群官兵的青春而言,小岛是忠实的记录者,也是客观的见证者。
“三无”小岛上有什么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容瑢
这里,有藏于心底的荣耀
00后双胞胎赖赞君、赖赞宏的名字是爷爷给取的,宏、君二字取自“红军”之音。
上小学那会儿,两人坐在马路旁畅想长大的样子。当时,部队坦克恰巧从他们面前经过。那长长的钢铁绿龙,在少年心中留下了深深印记。
“弟弟,长大后,我们一起去当兵吧!”
“好!拉钩!”
时光的年轮,在约定中划过了一圈又一圈。转眼到了入伍年龄,两人一起戴上大红花,前往不同的方向。分别那天,哥哥赖赞君坐着动车来到上海。
望着这座繁华的城市,赖赞君想象着自己手握钢枪在霓虹灯下站岗的画面。就在此时,班长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休息休息,一会儿我带你们去买上岛用的生活物品。”
“上岛?”
带着沉甸甸的问号,赖赞君来到这座面积仅有0.088平方公里的海岛。冰冷的海风,一下子吹凉了少年的热血。一想到日后要在这个小岛当兵,赖赞君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上岛后第一次跟弟弟视频通话,他这个当哥哥的忍不住哽咽:“弟弟,这里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新兵刚上岛时的种种不适应,在老兵们的意料之中。
很快,“小岛茶话会”在一个和煦的晴天展开,苦恼的新兵、温暖的班长、热情的战友,还有站领导,全都席地而坐。
其中,一位文质彬彬、浓眉大眼的班长引起赖赞君的注意:“班长,我是不是以前在哪里见过你?”
这个如同电视剧里搭讪的开头,引得众人一阵开怀。“别说,你还真有可能见过他。”欢笑过后,一人掏出手机,翻开一条新闻。看到新闻的一瞬间,赖赞君的疑惑被解开。
那年冬日,列车上一位好心女士悄悄为赶路的官兵订购了46份盒饭。到站后,23名官兵整齐列队,对着即将驶离站台的列车敬了一个军礼。这一幕,迅速在网上刷屏,感动无数网友。
万千网友中,赖赞君也是其中一员。此刻,赖赞君觉得眼熟的班长,正是当时的带队班长蔡新波。
时光跟随记忆,一起倒流回那辆疾驰的列车上。
那天,在列车长带领下,蔡新波一行准备将饭钱还给那位女士,可女士执意不收,她真诚地说:“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你们守护了大家,我和我的孩子都非常崇拜军人,我也一直想带儿子去边关,去那些艰苦的地方看看边防战士,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闻言,驻守海岛多年的蔡新波心中一颤。最后,他们一起拍了一张合影。照片中,蔡新波站在女士身旁,身姿笔挺,笑容阳光。
“到营区后,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在信里附上了1840元的餐费,一起寄给了那位女士。”蔡新波顿了顿,继续说,“我记得那个冬天很冷,但是那份滚烫的盒饭、那份真挚的感情,足以温暖许许多多个寒冬,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守卫祖国海防是一件何其荣耀的事。”
当曾在新闻中见过的“主人公”出现在面前,并跟自己共享这份荣耀时,赖赞君心中的失落一扫而空,一种光荣感油然而生。
有了荣耀加持的青春,每一天都充满干劲。赖赞君进步很快,2年后面临进退去留,他和远方的弟弟都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服役。如今,00后的他已经是站里通信专业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两兄弟自打入伍后就没再相聚过。因为他们商量好了要错开时间休假,这样他们陪伴爸妈的时间加起来就会更多一些。
今年年初,弟弟休假回到家中,发现卧室桌上摆放着一个小海螺。这是哥哥休假回来特地带给他的。海螺下面压着一张纸,纸上是哥哥写给他的一句话:“军人的荣耀,要靠我们用自己的汗水去浇铸。”
赖赞宏笑了。他明白,埋藏在他们心底的那份荣耀,从未褪色。
这里,有夜以继日的守望
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二级上士蔡新波(左)和中士赵以晗在站岗。
“以晗,咱们的打印纸在哪里?”“在仓库,我马上去拿。”
“‘铁牛’,班里桶装水喝完了,你那里还有多的吗?”“这不就来了!”
这个黑黑壮壮、干活能用跑绝不走的小伙子,名叫赵以晗,笑起来露出一口大白牙,谈吐间带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因为干活踏实、力气大,站里人亲切地称呼他为“铁牛”。
赵以晗很喜欢这个称呼,并以此为荣:“我从小就跟着家里干活,所以力气比较大。”
赵以晗3岁时,父亲意外离世。他对父亲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亲人的描述和那张老旧的照片。照片中,“父亲穿着一身军装,身姿挺拔,特别帅”。
看着父亲的照片长大,赵以晗从小便觉得自己身上流淌着军人的血液:“是爸爸指引着我穿上了这身军装。”
新兵训练结束后,赵以晗乘车一路南下,他对这座自己即将前往的小岛充满好奇。路上,他缠着一位曾在岛上待过的班长问东问西,恨不得问清岛上一草一木的模样。那天,第一次踏上小岛,赵以晗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亲切感。
“在部队要好好表现,脏活累活抢着干。”赵以晗牢记临行前爷爷的叮嘱,很快把目标锁定在厨房的泔水桶。谁知,这活压根轮不到他,站里的泔水桶总是那么干净。
赵以晗找到班长潘积绪问:“班长,咱们倒泔水桶是怎么排班的呀?把我也排上吧!”
早发现赵以晗“异常举动”的潘积绪,听后哈哈大笑:“就像家里的垃圾桶,脏了就倒,这种事是不需要特别安排的。”
“家。”这是赵以晗上岛后第一次听到这个字。此后,小岛上发生的许多事,让赵以晗越来越觉得,这里就是一个家。
初到小岛洗衣服时,赵以晗还按照在家的习惯,拧差不多了就晒出去。第二天要穿的时候,他才发现,衣服虽然干了但有股味道。他硬着头皮穿上后,小心翼翼与人保持距离,生怕被发现嫌弃。
不料,身为卫生员的蔡新波很快发现了他的局促,走到他身边轻声说:“傻小子,在岛上洗完衣服记得用除湿机烘干。”随后,蔡新波把他带到自己宿舍,拿出一件洗干净的海魂衫递给他。
那一刻,赵以晗心里暖极了。
在这个小岛上,赵以晗最喜欢的地方是领海基点所在地。手持钢枪静静伫立时,海浪拍打礁石卷起浪花,有时会飞溅到他的脸上。每次站岗,赵以晗都特别认真。他常常想,如果父亲还在,一定喜欢看到他手持钢枪的模样。
一次巡岗,蔡新波发现赵以晗悄悄哭了。一问才知道,“铁牛”想家了。
“谁还不是父母的孩子,想家不丢人。”那天,蔡新波陪着赵以晗在海边坐了很久,听他讲了很多家里的故事。
等赵以晗情绪平复,蔡新波告诉他:“岛上有种植物叫海芙蓉,再硬的岩石,它们也能扎根。咱们岛上的官兵也一样,只有经历过锤打,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铁牛”抽一抽红通通的鼻子,认真地点了点头。
那天回去后,蔡新波拿出手机,给已经去世的父母分别发了一条微信,絮絮叨叨地写着:“爸爸妈妈,儿子在部队可以照顾好自己,你们就放心吧。”
对蔡新波而言,宽慰别人亦是在安慰自己:“部队就是我的家,战友就是我的家人,我很感谢自己的青春在海岛度过,有这些家人陪伴。”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和坚守中,赵以晗也越来越爱这个家。
一次,赵以晗发烧了,却不肯离开雷达值班战位,最后被蔡新波强行“架”回宿舍。躺在床上不到半小时,3名战友先后进来看望他,每个人都拿着退烧药和小零食。等人一走,赵以晗把头埋在被子里狠狠哭了一顿。“这种被家人关怀惦念着的感觉,真好。”他说。
前不久,赵以晗休假回家。望着长高、长黑、长壮了的儿子,母亲既心疼又欣慰。赵以晗拥抱着母亲,半晌来了句:“妈,我们岛上可好了,你看我都从1米75蹿到1米78了。”
紧接着,赵以晗跑去看爷爷奶奶。他告诉爷爷,岛上泔水桶都得抢着倒。爷爷听完,猛拍了几下赵以晗的手说:“你这部队真不错!”说罢,爷孙俩畅怀大笑。
“这个给蔡班长……”离开家返回小岛那天,赵以晗的背囊里塞满了带给战友的各种好吃的。
回岛那天,赵以晗深吸了一口岛上的海风。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离故乡虽然远了,但离父亲更近了。
这里,有默默无闻的奋斗
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指导员李金阳(中)与战士谈心。
妻子刘尚怀孕4个月时,一纸调令,李金阳从高山来到海岛就任指导员。在机场分别那天,妻子温柔地摸了摸他的脸说:“我就送你到这儿了。”
李金阳望着泪眼婆娑的妻子,要说没有愧疚和难过是不可能的。
李金阳上岛那天,阳光很强烈。他望着岛上的官兵井然有序地组织蔬菜瓜果运送,一趟一趟地通过岛上特有的“货运电梯”往上运,每个人脸上都沁出汗珠,却没有一人停下手里的活。
很快,李金阳发现,在这个小岛上,每个人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岛上有新闻报道组、维修组、种植组,雷达班班长奚真廷拍摄的照片还上过《解放军报》;卫生员蔡新波做得一手好菜;雷达技师李欣阳从换灯泡到修空调都可以……
二级上士赵龙涛一身腱子肉,干活时总是冲在前;一级上士杨万宁学习专业废寝忘食,经常是眼睛酸涩也不肯离开战位;二级上士李欣阳维修装备有一手,不修好装备不睡觉……
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二级上士赵龙涛认真检修设备。
“这是一座可爱的小岛,这里有一群可爱的战友。”李金阳在跟妻子刘尚打电话时忍不住夸赞。刘尚一边面带笑意听着,一边拿着画笔不停地画。
很快,李金阳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妻子画的漫画。画中,李金阳正跟几名战友一起面朝大海,向着故乡的方向远眺。画的下方写了一行小字:“致我的爱人,小海岛也可以实现大梦想,你是我的骄傲。”
去年11月,李金阳的儿子出生了,取名李熠峣。李金阳希望孩子可以像海岛上的山石一样坚韧,拥有熠熠生辉的人生。
今年4月初,迎着如酥春雨,这座小岛正式开通了交通班船和无人运输班机。那天,二级上士、炊事员陈朋大手一挥,奢侈地给大家榨了一次西瓜汁。
望着战友美滋滋地享用在冷库里冰镇过的西瓜汁,陈朋的思绪不禁飘回到10多年前。
那年,陈朋刚上岛,补给船给他们送来了西瓜。望着一个个绿油油的西瓜,每个人都咽了咽口水。或许是太过紧张了,陈朋搬运的时候手一抖,西瓜不慎滑落,重重砸在码头地上。
“看着那个开裂的西瓜,我的心也跟着瓜碎了一地。”陈朋说。
突然,陈朋惊喜地发现有一大瓣西瓜摔的时候正面朝上,连忙喊人分瓜,直至把西瓜啃得露出白瓤,这才作罢。
一年后,陈朋考上了士官学校。离开岛的那天,班长从兜里掏出200元钱,硬塞给他:“都说‘穷家富路’,这钱你拿着,是我的一点心意。”
陈朋揣着这200元一分没舍得花。后来,他学成回到岛上,老班长已经退伍回家了,陈朋接替下老班长的工作继续干。后来,因为岗位需要,他被调去了上海。
去年年底,小岛紧缺炊事员。陈朋主动请缨,回到了这个阔别6年的海岛。有人不解他的选择:“从繁华都市到荒芜小岛,你咋想的?”
陈朋说:“那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从上海回到海上,陈朋感到自己更热爱这个地方了。他变着法子给战友们改善伙食,从山东煎饼到北京烤鸭,从四川辣子鸡到厦门姜母鸭,他想方设法满足战友们的口味。
这不,这段时间“淄博烧烤”火遍全网,陈朋请示站领导后,也给大家组织了一场“小岛烧烤”,让大家足不出岛也能尽享美食。
随着无人运输机精准降落小岛,官兵们欢呼着冲上前去。看着箱子里琳琅满目的果蔬,陈朋感慨道:“白发爬上我的鬓角,小岛的步伐却比我当年来时更加轻盈。当年的苦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条海空立体航线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运输补给模式,守岛官兵的后勤保障迈入了新阶段。
在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部队还与地方承运企业签订应急协议,构建紧急情况运力响应机制,满足官兵需要。
一项项温暖举措,让岛上的官兵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夜深人静的时候,二级上士、雷达班班长陈随满认真地写着笔记。那天,他在本子上写下10个字:“愿做佘山石,永固东海水。”
图片由李永胜、奚真廷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