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长剑问天 绘就壮美弹道
——探寻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矢志强军的追梦之路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李兵峰 通讯员 王 震
一支支导弹劲旅,是他博弈的对手。他和对抗导调团队化作“砺剑石”,不断锤炼导弹部队的实战能力。
一次次演训任务,是他奋斗的舞台。他和战友不断探索制胜剑法,在强军之路上阔步前行。
磨砺大国长剑,锻造精兵劲旅。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用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与战友共同绘就一条条壮美弹道,书写了能打仗、打胜仗的忠诚答卷。
“如果我们不能站在思维浪尖上,必然会被未来战场淘汰”
“在这里学会打仗,从这里走向战场。”
多年前,丁国林从地方高校毕业入伍。跨进营区大门,他第一眼就看到石壁上这行醒目大字。
这里是哪里?战场又在哪里?
那一刻,车队从丁国林身旁疾驰而过,卷起阵阵烟尘,快速消失在蜿蜒山路上。丁国林并不知道,他的军旅生涯从此将与这句话结下不解之缘。
半年多后,丁国林成为部队首批对抗导调员。从那时起,丁国林暗下决心,要早日成为实战化训练的“麻烦制造者”、助推战斗力提升的“砺剑石”。他给自己定下第一个目标——从“门外汉”成为“导弹通”。
丁国林主动请缨到导弹旅跟岗学习,很快掌握了导弹操作技能、装备技术特点、发射指挥流程。紧接着,丁国林马不停蹄地奔赴厂家和科研院所,学习相关的创新思维、设计理念、技术指标与性能原理。
回到导调岗位后,丁国林在一摞摞战例资料中抽丝剥茧研究对手,将不同的作战概念、典型场景、武器性能融合设计成特情课目,催生出一个个对抗招法。
今天的实战化训练,就是明天战争的预演。伴随着火箭军实战化练兵的步伐,丁国林带领团队在实战化训练的大潮里,努力寻找新坐标。
“今天,作战样式和战争制胜机理不断变化。如果我们不能站在思维浪尖上,必然会被未来战场淘汰。”应对实战化的挑战,丁国林牵头制订数十条对抗强化措施,形成数十篇论证报告。他带领团队着力提高对抗烈度强度,牵头推进多支专业力量建设,推动对抗力量转型升级。
“今天的‘过不去’,正是为了明天的‘打得赢’”
长剑矗立,蓄势问天。
那年,一场火箭军实战化演练进入最后阶段,某导弹旅官兵完成临射前各项准备,等待点火命令。作为导演助理,丁国林密切关注着演训场上的“风云变幻”。
就在此时,狂风大作,扬起的沙尘打得野外帐篷砰砰作响。
发射,能不能按时进行?研判决策的重任,压在丁国林肩上。他迅速召集团队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发射可按时进行。
这句话,让大家吃下“定心丸”。随着一声“点火”命令,大国长剑呼啸而出,刺向苍穹,演练任务取得成功。
近年来,丁国林怀揣为国砺剑、锻造精兵劲旅的初心使命,带领越来越专业的对抗团队,努力扮演着战场上的“强敌”,为导弹部队立起一个个实战化训练靶标。
那年,丁国林再次遇见曾经的“对手”——火箭军某导弹旅。这一次,他让该旅官兵吃尽了“苦头”。
部队长途跋涉,到了目的地还没喘口气,上级就要求部署转换;发射单元一路连续遭遇打击,只能重组单元、减员操作;进入发射时间,又被要求临时更换发射单元、发射阵地……
对抗演练期间,丁国林牵头组织实施多次高强度对抗,设置重重险阻,逼着部队“绝处求生”。某次火力突击行动,上百个导调课目让该旅官兵一路磕磕绊绊,最后遗憾落败。满身疲惫的官兵不禁感慨:这次对抗,对手太难对付了!
“真正的对抗,就是要这样针锋相对。今天的‘过不去’,正是为了明天的‘打得赢’。”谈及收获,该导弹旅某发射架指挥长何方节说。
演训场上的“战火”越燃越旺。丁国林在对抗训练中“唱黑脸”“出狠招”,每次复盘总结,都直指问题、不留情面。“我们就是要让一支支导弹部队,在难局、险局、危局中摔打磨砺,练强本领。”丁国林说。
去年,丁国林带领团队对近年开展的对抗训练进行复盘,总结梳理出上百个标准文件,为新时代的“东风剑谱”书写新篇。
“导弹升空的时刻,也是我们收获无尽喜悦的时刻”
2022年年底,火箭军某导弹旅捧回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的奖牌。该旅领导给丁国林打去电话:“这个奖牌虽然没有你们的名字,但你们功不可没。”
此前,为了在实战化训练中寻找差距,该旅主动申请参加对抗训练。丁国林带领团队为他们制订了一个对抗“套餐”。结果一出,成绩不太理想。
发放成绩单的同时,丁国林还交给他们一张战斗力建设的“问题清单”——对抗训练后,丁国林带领团队成员认真比对数据、判读视频,找出了许多短板问题。
领回“问题清单”后,该旅官兵一条条研读,并制订针对性整改措施,展开专攻精练、补齐短板。
后来,丁国林跟随考核组深入该旅进行作战能力考核。他欣慰地发现,清单上的问题都已经得到整改,该旅的考核成绩名列前茅。
类似的转型升级,在一支支导弹旅发生着。
“这才是真正的强手!”“每次和他们对垒,都要掉层皮,大有收获。”一支支导弹部队的点赞,成为丁国林奋进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从高原戈壁到高山密林,丁国林带领团队辗转多地,为实战化训练构设逼真战场环境。“他常年加班加点,曾经累倒在导演部,还叮嘱我们不要往外说。”导调团队一位骨干成员如是说。
丁国林常讲:不能一个人单打独斗。有位团队成员从连长调整到导调岗位时,面对新环境新专业有些不适应。丁国林为他量身规划成长路线,通过师徒结对、经验共享、任务锤炼等方式,使他成长为一名导调骨干。
这些年,丁国林潜心当好“教头”,探索推行导调员资格认证、等级晋升等制度,带出200多名骨干,打造了“精导真抗、严考实评”的过硬队伍。
火箭兵的人生价值,在长剑啸天中得到升华和诠释。“导弹升空的时刻,也是我们收获无尽喜悦的时刻。”丁国林说。那年,一场全流程演练拉开帷幕。丁国林铆在导演部设局布阵,组织对抗行动,让参训部队历经加钢淬火,最后成功发射多枚导弹。
导弹腾空的壮美瞬间,望着尾焰留下的痕迹,丁国林笑容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