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雏鹰”飞向深蓝
——来自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观察报告
■吕志浩 杨 皓 解放军报记者 任 旭 刘宝瑞
要用好改革有利条件,贯彻海军转型建设要求,加快把精锐作战力量搞上去。
——习近平
晚霞散去,夜色渐浓,海水颜色越来越深。
茫茫大海上,山东舰开启舰面灯光,甲板轮廓灯勾勒出大国重器的身躯,泛光灯点亮了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的航母飞行甲板。
凝视着点点灯光,飞行学员王鹏仿佛听见了自己的心跳,梦想的引擎在心中轰鸣加速。
夜间着舰,犹如闭着眼睛穿针引线。飞行学员不仅要经受复杂海况和航母不断移动带来的考验,更要克服黑夜中容易产生错觉的心理压力。
“飞上天就要心无片云,静如止水。”王鹏深吸一口气,操纵着有“飞鲨”美誉的歼-15战机由远及近向山东舰呼啸而来。放下尾钩、对中、挂索……着舰瞬间,他加大油门,保持加速姿态,战机稳稳停在航母飞行甲板上,尾钩将阻拦索拉出一个象征胜利的“V”字形。
海军舰载机“生长期班”飞行学员首次在夜间成功着舰,意味着整个团队在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事业中立起了新的里程碑。
加力升空、加速挂索、全力奋飞,“飞鲨”加速的姿态,折射出近年来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加速成长的历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近日,记者来到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采访,探寻该基地在改革重塑中,助推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加速发展的新航迹。
编队飞行训练。(资料图片)吕志浩摄
从“改装模式”到“生长模式”,改革锁定新目标
就在记者采访前不久,王鹏的学弟郭英取得昼间航母飞行资质认证,创造了“生长期班”培养周期的最短纪录。
“在推开‘生长模式’之前,我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均采用‘改装模式’培养,从海军和空军三代机飞行部队选拔优秀飞行员作为培养对象。”飞行教官梁李彬介绍说。
梁李彬是“改装模式”的首批学员。在当年人才数量、飞行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改装模式”迅速培养出一大批飞行骨干,在加速航母战斗力生成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改装模式”主要从其他部队抽调优秀飞行员,既影响被抽调部队的战斗力,又受限于遴选范围小,不利于持续补充新生力量。这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全面改革重塑培养体系,由“改装模式”转轨为直接面向社会招收飞行学员、择优遴选进行舰机融合培养的“生长模式”,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刚开始确实有质疑声,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条发展道路是可行的。”梁李彬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革新优化课目、架次、时间等内容,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数量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成长速度越来越快。”
“确实很快,快到我练着练着就成了‘跳级生’。刚飞不久,教官对我说,后面减少一个阶段,直接进行歼-15的飞行训练。”郭英接过话茬说道。
“改装模式”下,飞行学员要经历多种不同机型的飞行训练。每换一种机型,就要重新熟悉航理、地面准备流程,直至达到熟练程度,整个培养过程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生长模式”下,飞行学员分配到部队后,还有较长的飞行生涯。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无需更改技术动作和习惯。教官在科学施教的基础上,重构机型衔接关系,帮助他们打破“年年都上一年级”的低层次循环,飞行学员的训练机型逐步减少、飞行时间总体降低、训练周期相应缩短。
改革越往前走,面临的困难就越多,就越呼唤创新的头脑
傍晚,机场上空,飞行学员张家训驾驶战机从塔台前高速掠过。伴着战机轰鸣声,草坪被风拂起道道绿色波纹。
指挥席前,战机的飞行姿态和轨迹实时呈现在屏幕上,指挥员柴旺根据该基地某大队自主研发的飞行训练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图表,高效指挥飞行训练。
这是张家训第一次进行“单飞”考核,三代机飞行时间仅有几十个小时,他能行吗?
“过往的训练数据告诉我,他已经具备了‘单飞’能力。”柴旺对张家训信心满满。
果不其然,张家训稳扎稳打,顺利通过“单飞”考核。走下战机,他直奔讲评室,打开飞行训练管理系统,回放飞行过程。记者注意到,系统已经自动生成一张曲线表格,让张家训在飞行中的各项参数和数据分析一目了然。
“这是我的‘隐形教官’!”张家训这样形象比喻。前不久,他的飞行状态略有起伏。为帮助他纠治偏差,尽快实现“单飞”,每批次训练结束,教官都会根据系统生成的评估报告,和他一起分析飞行轨迹、姿态和各项参数,找出短板弱项,为后续开展针对性训练提供依据。
以往,讲评前汇总处理各项数据耗时比较长,手段也较为单一。如今,运用飞行训练管理系统,战机落地不久,教官就能开展训练讲评,飞行员培养效率大幅提升。
然而数年前,该系统只有一个“初级版本”,数据转移需要等待10余个小时。
“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一刻也等不起、拖不得。”在该基地某大队,年轻的工程师涂帅和战友们加快推进科研创新,奋力打破这“10余个小时”给飞行学员加速奋飞带来的“枷锁”。
“改革越往前走,面临的困难就越多,就越呼唤创新的头脑,必须充分释放改革效能,在信息化体系保障上加速破茧蝶变。”经过3年多奋斗攻坚,涂帅带领团队搭建起集数据采集、存储、测算、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网络,建成了一套飞行训练管理系统。
“飞行员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制什么。战场在哪里,改革创新就指向哪里。”涂帅说,尽管技术创新已取得不少突破,可加速的脚步不能停歇。近段时间,他们又致力于推动系统迭代升级,用创新托举更多“雏鹰”加速成长。
改革是“一盘棋”,也是“大系统”,心有全局才能整体谋划、把握主动
拂晓,多架歼-15战机加力升空,组成战术编队,飞赴某预定海空域。
飞行学员李宁操纵战机降低飞行高度,躲避“敌”雷达搜索,按照既定计划对预定目标发起突袭。
“完成任务,取得认证!”曹先建等飞行教官经过综合评估给出了结论。
“和我改装时比,确实快多了!李宁首次着舰距今不到一年,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曹先建连连点头称赞。
记者随机拿起一份训练计划表看到,空中加受油、实弹投射、引导截击等实战化课目一一在列。飞行学员全程参与任务规划、自主制订作战计划、规划战术目的,加速实现从“精飞”到“善战”。
飞行教官柴旺,以前是某部空战领域方面的专家。数年前,多名和他一样的专家骨干成功完成改装并补充到教官队伍中,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带来先进的战斗技能和战术理念。
一次训练,李宁按照规定参数完成动作,本以为能得高分,可当他看见成绩,一时有些不解:“严格按照大纲完成动作,怎么会不及格?”
“宁要紧贴实战的低分,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分。”柴旺神情严肃,“你只盯着规定的参数,不考虑战场态势的变化,战机重要部位暴露,就会成为‘活靶子’。”
“在作战理念和作战样式快速迭变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思维,紧盯作战需求,一切为了胜利。”柴旺深有感触地说,“比如我们的训练大纲,也一直在改进完善。”
采访中,一个细节令记者印象颇深。为了便于随时调整,训练大纲从原来的一本书变成一张张活页。柴旺说,以往一本训练大纲要使用很长时间,现在每训练一个阶段,就会进行一次“头脑风暴”,看看训练大纲符不符合作战实际。
从去年开始,飞行学员的毕业考核已经从传统的单课目打分制,变成多课目全程对抗,飞行学员需要凭实战能力拿到“毕业证”。
从预定演训目标到不设作战条件,从传统“一对一”空战训练到“多对多”互为对手对抗……在该基地,教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跨单位、成体系的对抗训练已成常态。
军人向战而生,人才为战而育。该基地党委强烈意识到,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系统与系统的较量,人才培养必须与之相适应。使命催征为胜战,他们一体统筹招飞选拔、评价考核、能力升级等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链条各环节、各要素,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释放出强大效能。
该基地主干道旁,一座写有“以战领训、为战育人”8个大字的雕塑格外醒目。奔赴训练场的路上,官兵的目光总会被它吸引。改革强军征程上,“雏鹰”们把搏击海天、精武强能作为不懈追求,奋力飞出逐梦海天的加速度。
请扫描或点击二维码 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