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中国航天海射“首秀”解读:陆地那么大,为何海上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邱晨辉 责任编辑:杨红
2019-06-06 08:20:32

中国航天海射“首秀”解读:陆地那么大,为何海上飞?

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

该消息传出后瞬间刷屏,紧接着是一连串备受关心的问题,比如陆地那么大,为何还要去海上发射火箭?海上发射火箭有多难?海上发射对我国航天发展又有何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总体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相关专家。

为何要到海上去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航天发射活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相应地,火箭发射落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发射前夕,需要对火箭助推器、一级和整流罩等分离体的实际落区进行人口疏散,确保地面人身安全。同时,落区的选择不仅制约发射轨道设计,也可能影响火箭的运载能力。

去海上发射运载火箭,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金鑫说,与传统的陆地发射相比,海上发射由于远离人口稠密地区,火箭落区可选择范围很大,可通过海上航行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这就有效解决了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问题,也可大幅降低陆地发射人员疏散成本。

除此之外,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还具有两大优势。

一是海上发射为火箭运载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条件。如果运载火箭在赤道附近发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省推进剂消耗量,从而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

这意味着,同等起飞规模的运载火箭,在赤道附近发射可以具有更高的运载能力,运载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单位质量有效载荷发射成本。

金鑫告诉记者,即使是我国最靠南的文昌卫星发射场,位置也在北纬19度附近。在海上发射,就可以填补我国0至19度倾角卫星发射能力的空白——毕竟,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在海上大范围移动。

二是海上发射有利于运载火箭执行特殊轨道发射任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海上探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倾角卫星可以实现对某一地区的高频次重访,有利于数据获取,目前数量越来越多。

换言之,如果火箭从赤道附近发射,可以避免卫星轨道倾角变化消耗能量,既能提高火箭执行该类任务的运载能力,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卫星在轨寿命。

根据统计,未来10年国内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1700颗,国外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6200颗,不同倾角卫星并存。金鑫说,海上发射可在我国东部、南部海域选择发射点,满足各种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更可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助推中国航天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