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级飞行员曹明:铁翼雄鹰的奋飞之路

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 作者:朱晓冲、徐凯悦 责任编辑:王俊
2019-06-06 00:10:06

陆军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一级飞行员曹明,从军14年爱岗敬业,精通直升机战术动作,多次参加重大任务,累计飞行1600多个小时,曾在直升机总距杆卡滞的情况下成功实施迫降。请听央广记者朱晓冲、徐凯悦采制的录音报道《铁翼雄鹰的奋飞之路》。

第一次见到曹明,是在朱日和训练基地。演训场上的他自信从容,天蓝色的飞行服上,一级飞行员的胸牌熠熠生辉,从军14年来,他有许多传奇经历。2018年2月23日下午3点,机长曹明、副驾驶吕坤驾驶着国产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到达某空域,进行非制导武器模拟攻击课目训练,期间副驾驶吕坤突然发现飞机总距杆有卡滞现象。

曹明:“在飞行过程中吕坤对我说,教员,总距杆这边有点卡滞了。我说没事,你先检查,我来帮你保持飞机平稳。他实施检查后没找到问题所在。我又进行了细致检查,但也没有发现可以导致总距杆卡滞的外力原因。”

直升机的总距操纵杆,又称“总距油门杆”。总距卡滞,通俗来讲就是飞机的油门要罢工,不再受人为控制,飞机无法悬停降落。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特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飞机就会失控,然后不断上升,最后导致解体。

曹明:“发现飞机总距杆有卡滞现象后向塔台指挥员报告,塔台指挥员问我操纵有没有困难?我说有一定困难,但我可以选择既定航线调整速度,滑坡着陆。塔台说那你按照自己的处置方案先去实施。然后我就建立航线,减速,大坡度,大下降率滑坡,最终着陆了。”

从发现特情到安全着陆,曹明和吕坤经历了生死时速的11分钟,凭借着过硬的技术水平、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密切的协同配合,曹明和吕坤成功将“战鹰”安全带回家,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

曹明:“飞行肯定是有风险的,飞行员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就不要选择这个职业,飞行员就是胆子要大,心要细。”

危急时刻从容处置,离不开平时的刻苦训练。曹明坦言,去年一年他的飞行训练时间超过了700个小时,比正常的飞行训练时长翻了一倍。

曹明:“正常来讲,一个飞行教员一年飞300小时、400小时,我去年一年飞了700小时。5、6、7、8这四个月,每个月都要飞100小时以上。经常一天都坐在飞机上,去年最长的一次,一天飞了12个小时。”

2018年8月,曹明驾驶武直-10武装直升机飞行5000多公里,赴俄罗斯参加“和平使命-2018”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曹明:“这是咱们中国武直-10直升机第一次出国,去的时候压力很大,但任务完成得比较圆满,回来之后自己挺骄傲的。”

俄罗斯的演习方式是开始就要实弹射击,这就要求曹明必须一击命中目标。演习现场,当曹明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发现了藏匿在森林里的模拟目标,正准备发射时,俄罗斯的一架战机却突然出现在了曹明的攻击画面里。

曹明:“我们4架飞机是在大机群后面,大机群着陆时俄罗斯的飞机突然出现在我的攻击画面里,我当时没有发射。俄方后面又把领航的时间和进入点的时间做了些更改,第二次重新进入的时候我主动向目标发动攻击,一举命中。演习结束俄罗斯军方给予中国陆航高度肯定,认为我们的飞机性能和战术领航,还有战术动作都相当不错。”

搏击雪域高原、征战演习沙场,曹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飞行事业的热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曹明向记者谈起电影《空天猎》中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他说,自己决心和电影里的男主角一样,只要祖国一声令下,随时准备搏击奋飞。

“中国救援小组执行跨国飞行任务,营救中国同胞。当我方飞行员驾驶着搭乘中国人员的运输机撤离时,遭遇恐怖分子追击。我方护送运输机的武装机与敌机展开激战,打到自己都没炮弹了,我们的战机驾驶员就冒着生命危险用剪刀式的进入方式撞向敌机,把敌机切掉。电影结局是好的,主人公回来了,但在现实中有可能就永远回不来了。这是一种精神,如果换成是我,我也会那样做。”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