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此次会晤成果显示,中欧关系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向外界释放三大积极信号。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中欧领导人会晤释放三大信号
■刘明礼
7月16日,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此次会晤成果显示,中欧关系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向外界释放三大积极信号。
首先,中欧进一步明确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共识。当前全球经济的突出风险是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贸易摩擦,很多人担忧世界经济可能重蹈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覆辙。中国和欧盟都处在世界主要经济体、贸易体之列,也都是多边贸易体制受益者、维护者。唯有中欧在这方面达成明确共识,才可能有效抵制保护主义风潮在全球范围内扩散,避免引发更多以邻为壑的政策。此次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双方明确表示,坚定致力于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推动更加开放、平衡、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中欧的“合鸣”向全球其他经济体释放了明确的支持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的信号,有利于其他经济体加入进来,形成更多的“正能量”,促使美国对其政策进行反思和调整。
其次,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被列为双方工作优先重点。在投资领域,中欧双方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机遇。从中国的角度看,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仍然受到国际投资的广泛青睐,中国不久前进一步明确了继续对外扩大开放的承诺,对于欧洲企业来讲是巨大的机遇。欧盟已经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还落后于韩国和日本,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从欧盟的角度看,其成熟的经济环境对于中国投资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近几年来中国对欧投资快速增长,在一些欧洲国家引发质疑和讨论。此次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交换了中欧投资协定清单出价,同意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作为最优先事项,努力为投资者建立开放、透明、公平、可预期的商业环境。这是中欧共同致力于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实际行动,既符合双方企业的期待,也是深化中欧合作的务实之举。
第三,中欧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日趋成熟。欧盟是国际舞台上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为体,既是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国家集团,也因为一体化程度较高而具有主权国家的某些属性。中欧之间,在国家层面上和欧盟机构层面上,有许多沟通和合作机制。此次会晤前一周,李克强总理刚刚出席了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和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欧方领导人也表示,中国和中东欧“16+1合作”是有益的,欧方乐见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进行面对面沟通,积极开展合作。近一段的中欧高层互访表明,多个平台和机制能够有条不紊地运作,并且相互协调和补充,共同促进中欧关系发展。
总之,在贸易保护主义风险突出的国际背景下,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五周年的历史节点,中欧借此次领导人会晤之机向外界释放出积极信号,不仅将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也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贡献了重要稳定因素。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