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军北海舰队某防险救生支队“长岛号”援潜救生船所到之处,亮出的是大国海军的实力与担当。李唐 摄

海军“长岛号”援潜救生船船长马高峰。

对话海军“长岛号”援潜救生船船长马高峰——
个人记忆 时代相册
■记者 高立英 陈国全 通讯员 张 淼 谭 浩
●从关中平原到世界舞台,从农家子弟到海军船长,他怀揣最朴实的愿望,与大时代撞个满怀
●他驶过的航迹,是一个平凡人的成长史、一名海军船长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注脚
坐在茶几旁的矮凳上,他用不缓不急的温和语调,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的轻声细语,并不是怕打扰隔壁房间正复习功课的12岁女儿。
在太平洋上,他指挥他的船,声音也是如此节奏,不紧不慢。那是一场多国海军联合演习。在排水量为7000多吨的军舰驾驶室里,他指挥若定,将4吨多重的直升机残骸从海底打捞出来。
马高峰习惯说话轻声细语。可实际上,他常常要面对的是不可预知的风险。
在人民海军水面舰艇的体系中,船长马高峰和他的船,都是一个“非典型”的存在。
海军北海舰队某防险救生支队“长岛号”援潜救生船的使命之一,就是援助遇险失事的海军潜艇。
援潜救生船是大国海军才有的“标配”,它的所到之处,亮出的不是肌肉,而是大国的担当和实力。放眼全球,能担负援潜救生的军舰,数量极少。援潜救生船的船长,自然也是屈指可数。
无法想象面前这个沉静的军人,内心是怎样汹涌。
这份波澜不惊的淡定从哪里来?这种胸有成竹的力量从哪里来?
答案,或许就藏在深海。
潜得越深,海流的力量就越大。这种力量,向下延伸,向上生长,由内而外,既来自内在的积蓄,也来自强大的外力。
作为担负救援使命的海军船长,马高峰身上承载的,不只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是一段段鲜活的记忆。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选择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什么,又是如何铭记的。
加入海军的这20多年,马高峰直接参与或见证了海军发展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节点。
作为一名“70后”海军上校,船长马高峰的独特个人记忆,是时代大相册的一页,也是中国海军近年来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