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向着新的峰巅登攀:从井冈山精神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健 熊争艳 李兴文 郭强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11-26 11:57:01

向着新的峰巅登攀

——从井冈山精神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新华社记者刘健、熊争艳 李兴文 郭强

车辆行驶在国家第一条四车道盘山公路泰井高速上(11月21日无人机拍摄)。

井冈山是一座山。

井冈山不只是一座山。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精神照耀神州。

40年前,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开启,井冈山精神感召着井冈山儿女和亿万中国人民在新的长征上不断走向胜利。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向着更高处登攀……

游客在参观位于井冈山茨坪镇的毛泽东同志旧居(11月21日摄)。

2018年夏,经过井冈山的高铁规划实施方案公布。曾经山高路险的“革命摇篮”,即将进入高铁时代。

今日井冈山,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国家第一条四车道盘山公路泰井高速蜿蜒在崇山峻岭间,将井冈山纳入全国高速网;山里25户以上的村庄,村村通了水泥路。

铁路在山脚下延伸。京九大动脉穿境而过,吉井铁路直达城区。

“高路入云端”,通航10余年的井冈山机场今年再次扩建,一天平均20多个航班直飞全国各地。

2016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从北京抵达井冈山革命老区。他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

一路上,习近平总书记询问革命老区发展情况,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让为人民共和国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得更好”。

千里故地,旧貌新颜。

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被500多座大大小小的峰峦包围。曾经,只有几条羊肠小路穿过五大哨口,通往周边各县。

91年前,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抵达井冈山。在这里,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变的追求。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再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距井冈山300多公里,南昌市郊一条蜿蜒小道上,下放到江西劳动的邓小平常在这里踱步思考:中国向何处去?

离开江西前,邓小平专程登上井冈山。回顾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他留下催人奋进的话语:“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

改革的惊雷唤醒1978年的中国,一系列改革由农村到城市呈燎原之势。

1981年,井冈山上寨村钟明发一家5口分到5亩田,从此填饱肚子不成问题。

“我们村是周边最穷的,听说有地方搞包产到户,就跟着搞了,结果当年粮食亩产就从三四百斤增到八九百斤!”钟明发回忆说。

这一年,井冈山所在的吉安地区向国家交售万斤粮的农户达7800多户。第二年,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井冈山逐步推开。

不满足于只从地里刨食,井冈山人开始关注山外的世界。

1985年,在“三湾改编”所在地永新县,高中毕业的彭富林听到浙江义乌“鸡毛飞上天”的故事,专程跑到义乌,请来一位老师傅,兴办了当地第一家羽毛加工厂。

在他的带动下,永新2000多位老表奔赴全国收购鸡毛,永新成为当时全国三大鸡毛加工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海外。

“我们从小听井冈山革命故事长大,深信只要敢闯,一定能走出一条路。”如今在义乌从事圣诞工艺品加工出口的彭富林说。

山门一开,活力迸发。

1987年,井冈山龙市镇第一次组织劳务输出,258名城镇待业青年和农村青年踏上南下深圳的列车。

到1993年,井冈山已有陶瓷、塑料、水泥等工厂,还建起20多家合资企业。

此时的中国,改革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革开放凝聚起的广大共识,激发出亿万人的活力,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1993年,井冈山青年谢经平发现,来山上旅游的人多了,便在主景区茨坪租下一间店面,卖起山里的特色产品。

1999年,仅20平方公里的茨坪,像谢经平这样的个体经商户已有1650多户、商店1700多家,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这时,一个难题摆到井冈山面前:主景区越来越拥挤,旺季时山上1万多个床位应接不暇。

对旅游,限制还是发展?

对景区,控制还是扩大?

地处景区的政府机关,留还是搬?

面对这些难题,井冈山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旅游业作为新世纪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原井冈山市与宁冈县合并后,到山下再建一个新的井冈山市。

2001年6月,井冈山2000多名机关干部陆续迁出景区,在山下40公里开外安营扎寨。

“当时市里提出,为了井冈山的未来,我们必须放弃眼前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到山下拓荒建新区。”井冈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志平亲历了新区建设全过程,他说,此举为井冈山扩大了3倍以上的旅游空间。

当年上山为革命,如今下山为发展——

今天回头看,这是一次极富远见的“下山”。2017年,井冈山接待游客1732.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8.89亿元,以红色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占当地GDP的一半以上。

以险著称的黄洋界脚下有个神山村,是井冈山一个偏远山村。如今通往神山村5米多宽的柏油路上,时常能看到挂着外省牌照的车辆。

“越来越多游客来村里打糍粑、采摘、吃农家菜,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神山村村支书彭展阳说,曾经村里54户有21户是贫困户,231名村民仅30多人常年在家,现在村里有23辆小汽车,21户贫困户全部脱了贫。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考察神山村时强调。

一年后的2017年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随后,从罗霄山脉到乌蒙山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全国共有153个贫困县陆续脱贫,他们有的搬离穷窝,有的修通进村路,有的发展起特色种养……

昔日“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如今已成为有17万人口的旅游城市,农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65元增至去年的9556元,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风生水起……

走进井冈山产业园生产光学膜的江西蓝海芯科技集团,只见干净整洁的千级无尘车间里,一台台现代化设备静静运转。

借助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等政策,这两年,井冈山引进了蓝海芯科技、三三科技、九九光电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和总部经济企业,迈出了发展新步伐。

“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今日的井冈山,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这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井冈山因地制宜探索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