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丨出征天路,勇士一去不回头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马三成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5-13 21:10

编者按

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年轻的生命之花绚烂绽放而又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年轻的生命之花绚烂绽放又迅即凋零,这样的故事你曾听过吗?

在喧嚣的都市中,我们时常会在奔波中忘记“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在琐碎的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忙碌中忘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打开窗子吧……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一位哲人这样说。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之际,我们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年轻生命,让历史与青春相逢,就是为了铭记奋斗者的功绩和英魂,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远去者那不朽的精神光芒。

走进烈士的精神世界,他们的故事常能给我们以启示: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应当是一支火炬;烈士点燃了火炬,我们必须让它熊熊燃烧。对于新时代边防军人而言,接过英雄的枪,扛起荣誉的旗,担起应有的责,就是对烈士最好的缅怀,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

出征天路,勇士一去不回头

■解放军报记者 马三成

“五四”青年节,西藏高原依旧春寒料峭。

碧蓝的天空下,西藏军区某旅组织近百名新战士,来到上尉杨超、下士张翰牺牲的地方。昂首云天,一个个年轻的面庞凝重坚毅;聆听烈士的故事,卫国戍边的信念在胸中升腾……

时光回溯到今年1月25日。

那一天,杨超、张翰在执行高原物资运输任务时壮烈牺牲,战友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悲伤的日子。

勇敢出征

插画:用生命守候。方汉 绘

西藏高原的冬天,天寒地冻,路途险恶。在这个季节执行物资运输任务,危险重重。

春节前夕,旅里百余名官兵在高原腹地执行野外驻训任务。由于驻训任务的特殊需要,部队只能依托运输力量进行给养保障。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得知消息,杨超和张翰不约而同地主动请缨。

1月19日,刚休假归队的杨超找到领导:“我是军需营房助理员,让我带队吧。”1月22日,张翰敲开了指导员的房门:“我驾驶经验丰富,我要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

1月23日,恰巧是杨超的33岁生日。考虑到第二天他即将奔赴任务一线,晚饭后,战友们专门买来蛋糕,为他庆祝生日。

为了交接好手头未完成的工作,杨超简单吃了几口,便一一谢过战友,再次回到办公室。

“脑袋‘一根筋’,干起活来‘不要命’。”战友们这样评价杨超。

去年旅里组织保障训练,杨超每天熬到深夜,翌日一早又起床检查工作……几个月下来,他瘦了10多斤。

1月24日,车队如期出发,杨超、张翰同乘一辆汽车,由张翰驾驶,行驶在车队最前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