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芷江飞虎队纪念馆——
一张地图见证中美空军抗战壮举
■徐小平 本报特约记者 周 仁

湖南芷江日本受降纪念坊。周仁摄

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第五大队作战地图。周仁摄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湖南省芷江县,作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地,以“胜利之城”享誉中外。同时,作为中美空军飞虎队大本营,芷江也以“英雄之城”威名远扬。1943年底,美国空军陈纳德将军及其所率领的飞虎队员进驻芷江,利用芷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断主动出击,在长衡、桂柳、湘西会战等重大战役中屡创日军,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追寻抗战足迹,重温抗战历史。6月中旬,记者来到湖南芷江探访了飞虎队纪念馆。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还原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将参观者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张早已泛黄的作战地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飞虎队纪念馆馆长吴建宏向我们隆重介绍起了这张地图背后的抗战故事。
奇袭敌机护长空
“这是一张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第五大队驻芷江期间所用的作战地图,是由102岁高龄的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第5大队26中队少尉飞行员李继贤老人捐赠给纪念馆的,现已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仔细端详,地图上标绘的飞行航迹依然清晰可辨,暗黑色的进攻箭头犹如一支支射向日军心脏的利箭,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70多年过去了,但中美空军飞虎队抗战壮举仍然历历在目。
“这幅作战地图以芷江基地为半径,是整个中国籍飞虎队员所使用的唯一留存于世的作战地图。”吴建宏打开地图,指着右上方位置,向来访者介绍了飞虎队员三袭白螺矶的故事。
1944年5月,日军在湖北省监利县境内白螺矶修筑机场,并在湘鄂边区持续集结重兵,进攻长沙、衡阳一带,史称“长衡会战”。中国陆军与日军展开多次激战,空军与日机多次在衡阳上空遭遇,双方尚无明显胜负。此时白螺矶机场已成为日军在一线唯一的基地,驻守机场的日军轰炸机、战斗机每天出动,轰炸重庆、昆明、成都、桂林等城市,十分猖狂,威胁极大。
为歼灭这支凶恶的日本空军,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第五大队制定作战方案,决定奇袭白螺矶机场。我军先以部分战机飞抵衡阳上空,但我机并不做真正攻击,而是与日机周旋,目的在于消耗日机油量。数十分钟后,日机返回机场加油,我方主力机群则经由先遣战机部队告知日机返航消息后,即刻飞往白螺矶机场上空进行对地攻击。
“此时,有的日机正在降落,有的正在地面上进行加油作业,根本无法起飞还击。我军在7月中下旬先后3次袭击了白螺矶,史称‘三袭白螺矶’。”
“那具体情况怎样呢?”在参观者急切的追问下,吴建宏向我们介绍了“三袭白螺矶”的详细情况:
第一次发生在1944年7月9日,第五大队20余架战机超低空贴洞庭湖面飞行,突临白螺矶机场,对机场旁3个大型机库实施轮番攻击,共击毁日机110余架,创抗战期间中方空军击毁敌机的日最高纪录。
第二次发生在7月24日,侦察机发现白螺矶机场跑道两旁排列着30余架日机后,从芷江机场起飞的第五大队机群掠过洞庭湖水面,第二次袭击了白螺矶机场,机场30余架日机和几百桶汽油被炸毁。
第三次发生在7月28日,第五大队配合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的重型轰炸机完成对岳阳日军兵站的轰炸任务后,趁前来拦截的日军战机返回白螺矶机场加油之际,对该机场、日军高炮阵地和机场附近的油库进行轰炸,机场20余架日机、高炮阵地和油库被炸毁。
“白螺矶机场在近一个月时间里连遭3次袭击,日本空军损失惨重。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在湖南上空再也没有了日机的踪影。“三袭白螺矶”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机已无力进行具有规模性的轰炸及空战,直至抗战胜利,制空权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介绍到这里,馆内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