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美:探索之旅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贾秀东责任编辑:李玉娟
2015-02-16 11:27

2月14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中新网2月15日电 2月13日,习近平副主席开始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习近平在抵达华盛顿后发表书面讲话,指出此访是为落实去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同奥巴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推进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而来,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美能否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建设好合作伙伴关系,事关两国和世界的未来,表示期待着通过访问,与美方就此作出积极、务实的探索。我们据此可以将这次访问称为“探索之旅”。

一是探索落实元首共识之路。

习近平此访第一场正式活动是同一些重量级的美国前政要会见并餐叙,出席名单显然是精心准备的:前国务卿基辛格、奥尔布赖特,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布热津斯基、伯杰,前财政部长鲍尔森,前劳工部长赵小兰,他们当中4位来自共和党,3位来自民主党,从政年代涵盖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他们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美关系的不同时期,聚在一起就是一幅中美交往的历史画面。这一匠心独运的安排,同习近平访美的独特历史背景十分吻合。

此次习近平访美正值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之际。40年前中美老一辈领导人以战略家的气魄和智慧结束了两国对立和隔绝的时代,40年前正是在这个月份双方发表了对于两国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公报。4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过多次起伏动荡,但始终保持不断前进的发展大方向,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中方来说,无论中美关系是顺利发展还是遭遇挫折,中国领导人都能够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需要出发,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使中美关系不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习近平不久前出席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时在致辞中指出,中美关系40年来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许多经验和教训,给了我们多方面的重要启迪。此时此刻,习近平访美,为两国有识之士和两国人民温故知新,以史为鉴,深入思考中美关系未来之路提供了重要契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此行对于落实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互访和多次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在这一重要时期乃至更长岁月沿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探索增进互信之道。

习近平在会见上述美国前政要时提到,希望通过此访为增进中美战略互信等多做一些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积极发展的势头,但两国战略互信不足成为双边关系向更广、更深、更密切方向发展的绊脚石。应该说,中美之间缺乏战略互信问题由来已久,但近来中美力量对比发生的明显变化给这个问题注入了新的因素。日前美国盖洛普公司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过半数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领先的经济强国,只有1/3的美国人选择美国,而在2000年,65%的美国人选择美国。美国民众对中美实力对比的印象发生逆转,起始于2007年下半年,这同两国发展轨迹明显相关。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快速发展,带来了综合国力包括国防实力的大幅提升,中国不仅成为周边几乎所有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且成为遥远的中东、非洲、拉美地区许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文化触角也开始向世界各个角落伸展。美国历经10年反恐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不仅没有给自身带来更加安全的环境,反而消耗了过多的国力,拖累了国民经济,起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推波助澜,使美国陷入多年经济低迷。在此背景下,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产生怀疑,担心中国将美国从亚洲地区排挤出去,担心美国在其他地区的传统优势地位被中国削弱。美国实施全球战略调整、增加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关注和投入,也不免使许多中国人认定美国有遏制中国的意图。

对中国实力的误读显然并不一定是“高看”中国,而是往往伴随着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解,滋生“中国威胁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政策主张。特别是在美国大选之年,时常会听到从根本上质疑两国关系的声音。很明显,大国相处之道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对彼此战略意图如出现误判,则差之毫厘会导致未来关系走向谬以千里。中美间应培育和提升战略互信,以避免战略误判,这一任务十分迫切,对此中美领导人及有识之士是有共识的。相信在习近平同美国领导人及其他政要和前政要的会见会谈中将会涉及到彼此国家的战略意图、如何相互尊重彼此国家的核心利益、相互照顾彼此国家的重大关切,如何避免出现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双边关系局面。这样面对面就事关两国和世界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坦诚沟通,有助于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和发展道路的了解,逐步积累战略互信。两国舆论界也会借此机会探讨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国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