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扎堆军演,对俄围堵升级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宇责任编辑:康哲
2018-10-18 08:22

针锋相对重拳反制

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北约重新调整对俄战略定位,将其视为最为迫切的“直接威胁”,通过增兵和军演,将前沿阵地不断向俄边境方向推进,在波罗的海-波兰-乌克兰-高加索-黑海一线编织了一张军事封锁网,基本堵住俄出海口,俄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库尔斯克和沃伦涅日等城市被笼罩在北约空军直接打击的阴影下,其地缘战略空间已被压缩至“底线”。近期,美军的一架RQ-4B“全球鹰”无人机从意大利起飞,沿着俄罗斯西部边境,对俄境内战略火箭军基地、核潜艇基地等重要军事设施进行长达11个小时的超视距、拉网式扫描。

面对北约咄咄逼人的姿态,俄罗斯不肯忍气吞声,而是采取措施积极反制,特别是突出战略核力量“终极威慑”的作用。俄国防部11日宣布,俄武装力量当天进行大规模战略核力量演习,俄海陆空部队悉数参演,还动用导弹预警系统。演习的目的是检验“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可靠性,测试从指挥机构到前线部队指挥链的通联性。据报道,俄海军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核潜艇分别从巴伦支海和鄂霍茨克海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空天军图-22、图-95和图-160战略轰炸机分别从俄境内三处基地起飞,演练发射巡航导弹;战略火箭军也发射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据俄官方发布的信息,俄地面雷达部队以及导弹预警系统成功探测并跟踪了所发射的4枚导弹,且全部准确命中设定靶场,并将相关数据和信息传回俄联邦国防管理中心。

此外,俄罗斯手中还有不少牌。比如在波罗的海方向,俄罗斯可凭借局部军力优势威慑苏瓦乌基走廊,封锁波兰东部,切断波罗的海三国和北约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让北约应接不暇;在乌克兰方向,可加大对乌东部民间武装力量的支持力度,或更进一步,给予乌东部分离的两州政治承认,加大同北约博弈的筹码。

对内对外深度考量

有分析指出,北约同俄罗斯较量的程度以及未来走向在根本上取决于各种因素的此消彼长与相互影响。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虽大力推进军力整合,但各成员国之间由于利益冲突,存在诸多矛盾;虽在中东欧不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却在叙利亚战场丧失主导权,被不断边缘化。因此在北约同俄罗斯的地缘博弈中存在诸多变量,美俄欧三方关系更显微妙。

北约高层之所以极力推动军演,除应对俄罗斯的“现实威胁”外,还着眼于缓和内部分歧,通过强化安全利益关切、密切军事联系来塑造北约盟军的向心力。

北约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美国与欧洲的矛盾,以及“老欧洲”与“新欧洲”的矛盾。前者在于责任分摊。在美欧围绕贸易问题分歧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国寄希望欧洲盟友能承担更多责任,催促各国多掏“份子钱”,而不是坐享美国安全保障的红利,致使昔日的亲密盟友如今龃龉不断。后者在于对俄态度。德、法、意等“老欧洲”成员深知对俄关系攸关自身能源安全,特别是纵穿波罗的海的“北溪2号”现已开工铺设,因此主张同俄缓和关系,同时要求北约关注地中海局势,加强在南线投入,应对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而中东欧的“新欧洲”成员则聚焦“东线防俄”,愿开放门户引入北约军力,在缓解安全关切的同时,提升在北约的政治地位和话语权,这与“老欧洲”形成现实利益冲突。此外,美国国内在对俄政策上立场不一、反复摇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北约在频繁军演的同时,特别强调军演的“透明性”,口头上宣称“演习不针对某一特定国家”,还特邀俄罗斯作为观察员观摩军演,这表明北约在对俄关系上具有一定弹性,留有回旋余地。有分析指出,鉴于美国在叙利亚战场失势,北约试图通过在欧洲对俄加大攻势,调动俄战略部署,同俄进行利益置换,并在激烈博弈过程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