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托举生命
——追记营救落水群众牺牲的武警宁夏总队某支队战士苗鉴
■雷铁飞 王 卓 解放军报记者 金雅兰 特约记者 罗 鑫
巍巍贺兰,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风沙,减弱了西北寒流的袭扰,是宁夏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驻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民子弟兵,练兵备战只争朝夕、抢险救援勇挑重担,筑起保卫驻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武警宁夏总队某支队战士苗鉴,今年8月2日舍身救人、英勇牺牲,被批准为烈士、追记服务保障一等功、授予献身国防一级纪念章,并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离家是少年,归来是英雄。牺牲在建军节后一天的苗鉴,用年仅24岁的生命,忠诚诠释了自己的入伍誓言。
“这一刻,你践行了军人的承诺”
身为一名军人,我有着保家卫国的远大理想,一心想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贡献自己的一生。
——摘自苗鉴2024年提交的入党申请书
乌云翻滚,雷声阵阵。
武警宁夏总队某支队训练场。透过瞄准镜观察,200米外的靶标在风中摇摆,与晃动的草丛几乎融为一体。判断风速、观测距离、锁定目标、扣动扳机……该支队中士周焰动作连贯,子弹逆着风,精准击穿靶心。
近段时间,周焰训练时间更长了、强度更大了。他不愿停下——一旦停下,脑海里就会涌起对战友苗鉴的无尽缅怀和对自己没能多坚持一会儿的深深懊悔。
8月2日17时40分许,苗鉴和战友周焰、刘帅、刘华龙、王祎斐一起跑步。经过银川市金凤区魏家桥村一处污水提升井时,他们听到有人呼救——一名工人下井作业时吸入有害气体昏迷,掉入污水中。这种井一般深达八九米,含大量有害气体,氧气浓度很低,贸然进入非常危险。情况紧急,大家迅速分工:苗鉴、周焰、刘帅现场展开营救,王祎斐就近寻找施救器材,刘华龙立即返回部队汇报情况、请求支援。
“等不了啦!”落水工人意识不清,呼唤毫无回应。苗鉴、周焰接连下井。井口下约5米处有个很窄的作业平台,与水面有近半米落差。周焰一手抓着铁梯、一手抓紧苗鉴,而苗鉴将半个身子探出平台,另一只手抓住落水工人的衣领奋力一提,使其口鼻脱离了水面。可落水工人的身体上下浮动,致使苗鉴失去平衡,一头栽进污水中。
落水后抓住一切能抓住的东西自救,是人的本能。但跌入污水的苗鉴,仍不顾自身安危,拼尽全力向上托举落水工人,自己却离平台越来越远。由于缺氧、力竭,苗鉴很快沉入污水中。
周焰在平台上奋力拉拽,终于将落水工人拉了上来。因吸入过量有害气体,周焰也瘫倒在平台上,失去了意识。
“身为一名军人,我有着保家卫国的远大理想,一心想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贡献自己的一生”“在牺牲奉献中写忠诚”……整理苗鉴的档案和遗物时,中队指导员靖志阳在他的入党申请书和政治教育笔记中看到这样的文字,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刻,你践行了军人的承诺……”苗鉴的弟弟苗麒的话,也是战友们的心声。
苗鉴用心系人民、舍生忘死的使命担当,彰显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在人民群众危难时刻,军人就该挺身而出”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永远都是我们这支军队最鲜亮的政治底色。
——摘自苗鉴政治教育笔记
得知苗鉴牺牲的消息,生命体征刚恢复平稳的被救工人,在病床上嚎啕大哭:“24岁的娃娃为了救我,才献出了宝贵生命……”
虽然失去战友、悲痛万分,但该支队官兵擦干眼泪,心中的信念无比坚定——“在人民群众危难时刻,军人就该挺身而出”。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永远都是我们这支军队最鲜亮的政治底色。”这是苗鉴政治教育笔记中的一段话,也是该支队官兵牢记宗旨、服务人民的铿锵誓言。在这里,像苗鉴一样关键时刻奋不顾身的官兵并非个例:2022年除夕,下士李金鹏在一辆坠下山崖的汽车里救出两名群众;2022年6月22日,下士吴凯在侧翻的三轮车下救出一名老人;今年5月,卫生员高建侥在大桥上救下一名企图轻生的青年……
如今看来,苗鉴,就是他们;他们,就是一个个“苗鉴”。
英雄的种子,在红色的土壤中,更能汲取营养、拔节生长。时光回到2020年12月,中队时任指导员李东辉站在荣誉墙前,为新兵讲述支队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事迹。那时,苗鉴就站在队伍里。
今年10月,苗鉴烈士事迹报告会上,靖志阳分享了苗鉴的成长经历——
由于年龄小、体重轻等原因,苗鉴第3次报名应征才通过考核,最终穿上警服。入伍后,他训练积极刻苦。练攀登,主动加训;练格斗,不惧伤痛……新训结束,苗鉴成绩优异,被评为“爱军习武好战士”。
日复一日的训练虽然艰苦,但苗鉴始终拼搏。去年6月的一天,单位组织10公里负重跑。从来都是冲在最前面的苗鉴,却越跑越慢,最后身体一歪、倒在路边。战友们赶忙上去拉,发现他腰伤复发、体力不支。
即便如此,苗鉴依旧边疗伤、边训练,多次申请重回战位。靖志阳问他为啥这么拼,苗鉴说:“进了大队的门,就是大队的人,要处处冲锋在前!”
一次教育课后,大家围绕“为什么要吃苦、为什么要流汗、为什么要努力”的话题展开讨论。当时苗鉴说,为了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为了练强战斗本领!
“关键时刻,我将毫不犹豫献出生命……”注视着荣誉墙上的誓词,中士王宁神情肃穆。今年中秋节他没吃月饼,因为一看到月饼他便不由想起,苗鉴有一次把家人寄来的月饼分享给自己。本该团圆的日子,战友的床铺却空了。
有时,王宁会想,如果再来一次,苗鉴还会不会作出同样的选择?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子弟兵前面永远有“人民”这个不变的定语,危难关头为人民托举生的希望,永远是军人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
“光的辐射有范围,而精神的辐射连绵不绝”
为部队这个大家庭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自苗鉴2023年述职报告
苗鉴留给大家的记忆很多,留下的物品却不多。他留下的照片中,有两张跨越11年时光,却有着相同的姿势——敬礼。
2009年,9岁的苗鉴随家人到北京旅游,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留下一张帅气的照片;2020年,如愿参军的苗鉴,定格了光荣瞬间。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要驶向哪里,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或许是受当军医的舅舅影响,或许是多次听父亲讲述家乡固原的红色故事,当苗鉴明白什么是理想的时候,“当兵”的想法就已经在心里扎根。
“小时候,哥哥身上就有股正义感。到部队后,哥哥找到了人生方向。”回忆往事,苗麒哽咽着说。
“苗鉴曾在2023年的述职报告中这样写道:为部队这个大家庭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一想起本应与自己在训练场上并肩战斗的战友,此时却长眠于数百公里外的固原市长城梁革命烈士陵园,下士杨光就禁不住流泪。他抚摸着防弹衣靠近心脏的位置,那里放着一个小小的水平仪和两张讲解图,都是苗鉴送给他的。
今年4月,杨光调整到该中队。考核中,他的射击训练成绩不理想。趴在杨光旁边射击的苗鉴,很快发现了他的问题——据枪枪身不正、计算方法没学透。苗鉴从兜里掏出一个水平仪,用双面胶粘在杨光的狙击枪上,让他看着水平仪的标尺体会端正据枪的感觉。为理清密度、方位角、弧度等专业名词之间的关系,苗鉴边讲边画,用两张讲解图解开了杨光的困惑。
“光的辐射有范围,而精神的辐射连绵不绝”——每晚点名,听到“苗鉴”的名字,中队官兵会齐声答“到”;每天早起后,官兵都会为苗鉴整理床铺;在中队组织的“苗鉴带给我的启示和感动”讨论交流中,许多战友写下深切感受;武警银川支队、石嘴山支队等围绕“如何实现个人价值”等话题,展开讨论交流……
“我一定加倍刻苦训练,不辜负苗鉴的帮带,当个好兵!”杨光说。
“我的儿子,做了一名军人应该做的事。”苗鉴的父亲强忍着悲痛说。
什么是应该做的事?是那些像本能一样自然而然去做的事;是那些要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更应放在心上的事。体现在军人身上,我们称之为——使命。
苗鉴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离开了我们;
苗鉴并未远去,他的精神光芒永远闪耀。
短 评
军人的本能,英雄的本色
危险来临,常人一般趋向避险求生;但生死关头,军人的本能总是冲锋向前。原因很简单,已经写在军人誓词中、融入肌肉记忆中:接到命令,无论面临多大困难,都会闻令而动、义无反顾;灾难突降,不管多么危险,毅然逆行出征、向险而行……苗鉴入伍只有4年,但这名“00后”战士已经在军队大熔炉里铸就了这样的本能,立起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彰显出奋进新征程的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英雄已逝,英魂不朽。我们相信,波澜壮阔的强军新征程上,像苗鉴一样,千千万万个新时代革命军人一定能扛起责任担当,把坚决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大追求,殚精竭虑以思之、全力以赴以为之、无私奉献以成之,书写“强军有我”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