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独家专访丨武警四川总队政委宗永祥少将:让更多青年官兵与布哈同行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0-10-28 11:00:34

让更多青年官兵与布哈同行

——中国军网专访武警四川总队政治委员宗永祥

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政治教导员布哈同志前不久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表彰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数十家中央级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深入、集中的宣传报道,让这位一直默默扎根大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战场的武警军官被千万人熟知,而他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带领广大彝族群众脱贫的先进事迹也在军地广为流传,广大青年和部队官兵争相学习。中国军网记者就学习宣传弘扬布哈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这一话题,对武警四川总队政治委员宗永祥进行了一次专题访谈。

中国军网:通过很多媒体的报道,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布哈,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真实鲜活的优秀扶贫干部的轮廓,同时也被他的事迹深深打动。您认为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布哈这个先进典型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宗永祥: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习主席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武警部队坚决响应统帅号令,把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践行宗旨本色的实际行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以长征沿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坚持大力度投入、工程化推进、全要素攻坚。武警四川总队听令景从、迅即行动,把脱贫攻坚的战旗插到了大凉山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布哈就是在这场攻坚战的火热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和先进典型。他把初心和使命践行在凉山彝乡,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扶贫一线,集中反映了武警部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烈责任担当,展现了武警官兵牢记宗旨、永葆本色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形象。可以说,这个时代需要布哈,也是这个时代成就了布哈。

现在,脱贫攻坚已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冲刺阶段,布哈的先进事迹既给广大贫困群众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也给众多扶贫干部增强了信念和动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引领大家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团结一心向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完全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布哈与村民交流扶贫工作

中国军网:习主席就扶贫工作提出了“六个精准”的指示要求,特别在驻村干部的选派上强调“因村派人精准”。在全面打赢梭梭拉打村脱贫攻坚战的这场“战役”中,总队为什么选择布哈作为驻村扶贫干部?在布哈的驻村扶贫工作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宗永祥:布哈在部队表现一贯积极,工作踏实认真,各级评价很好,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他作为土生土长的彝族人,通晓彝汉双语,具备与当地群众顺畅沟通的身份优势,加之对于彝族老乡本就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怀,能够较快融入到村民中去;同时,布哈所在单位与梭梭拉打村临近,能够克服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等不利条件,便于及时高效、持续深入地开展工作。基于上述因素,在布哈三番五次主动请战的情况下,经凉山支队郑重推荐,总队最终决定选择布哈作为梭梭拉打村的驻村扶贫干部。

进入军旅生涯的一个全新战场,布哈立即展现出了军人的坚毅果敢,也留下了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细节。一是“下好绣花功夫”的细心。踏入梭梭拉打村后,他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贫困户的底数搞得一清二楚,甚至连每户有几只鸡、几头猪都记得,并区分因学、因病、因残、因超生等7大致贫原因,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举措,逐人建立扶贫档案,做到精准到户、一人一策,很快成为周边村寨学习的“样板”。这些工作,没有一股韧劲和细心是很难做到的。二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决心。梭梭拉打村深度贫困,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许多适龄儿童辍学在家。见此情况,布哈建议新建一所幼儿园。总队党委在充分调研后采纳了他的建议,投资援建了一所武警爱民幼儿园。随后,布哈一家一家讲政策、说利弊、做工作,劝说村民把小孩送学入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幼儿园的小朋友从帮扶之初的47人增加到如今的147人。这个过程中,布哈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上课期间,但凡在校外见到适龄孩童,他都要问清没去上学的原因,直到想法设法把每名孩童都送入学校。三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苦荞是大凉山特产,但是由于交通不畅、基础薄弱等原因,梭梭拉打村无法形成规模生产。为破解这个难题,布哈一有时间就带着苦荞样品去推销,四顾茅庐后,一家公司被他的真诚与坚持所打动,建立了合作、畅通了销路。彝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当地绣娘技术不高,制作的绣品达不到市场要求。为此,布哈多次拜访彝绣专家,请他们进行专业指导和技术培训。如今,梭梭拉打村的刺绣更加精美,不仅在县里的彝绣大赛获得一等奖,还与某知名网络电商平台合作建立了彝绣基地,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增加。三年来,在总队各级的全力支持下,他始终紧盯党建、教育、医疗、设施、文化等扶贫项目聚力攻坚,与乡亲们一道成功打造了种植养殖、野生蜂蜜、彝族刺绣、乡村旅游等10余个特色产业,促进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户均增收8000余元,提前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为持续致富奔小康奠定了良好基础。

村民在进行彝族刺绣。中国军网记者 张诗梦摄

中国军网:我们都知道脱贫攻坚是场硬仗,特别是在梭梭拉打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遇到的困难肯定不少,而布哈在村里一蹲就是三年,始终勤勤恳恳,保持着一股干事创业的劲头。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布哈的成长经历,这样的经历与他投身脱贫中的工作状态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宗永祥:凉山属于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梭梭拉打村又是凉山非常落后的村寨,2017年贫困发生率高达34.12%,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刚开始,村民对部队参与脱贫攻坚有过疑虑,对布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和配合,但布哈克服了重重阻力,始终保持着为民的情怀和忘我的干劲。这个历程,没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坚持不下来的。这种力量,既来自于各级组织对脱贫工作和布哈的大力支持,让他看到了信心;又源于布哈独特的成长经历,让他一直心怀感恩,充满了使命感与责任感。

“感恩是我人生路上惟一的行囊。”这是布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7岁那年母亲查出癌症晚期,父亲变卖家产带着母亲四处求医,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为了偿还巨额债务,父亲不得不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布哈就此过上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母亲去世后,邻里乡亲把背几十公斤土豆、走了十几里山路才换来的血汗钱塞到他手里,为他凑齐了上学费用。贫困的感受与受到的关爱,烙刻在布哈少年时代的记忆。

“走出大凉山,见识更广阔世界,回报父老乡亲”,逐渐成为布哈越来越清晰的梦想。他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最终以甘洛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取成都理工大学。进入大学,奋斗没有停止,布哈一边勤工俭学,一边成立“自强社”和“爱心基金”,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2007年开始,他先后资助了30多名彝族贫困学生,有3人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布哈选择了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布哈的扶贫日记记载着这样一段话:“我读了20多年书,只交了很少的学费,是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村民的无偿资助,帮我解决了大部分费用。一个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学生,成长为今天的军队干部,已数不清组织上、乡亲们给予了我多少的关怀与培养。参与脱贫攻坚战,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哪怕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都是值得的,我将继续带着这份感恩把工作做得更好!”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怀和担当,布哈才在脱贫之路上越走越实、越干越好。

布哈介绍贫困户档案资料。中国军网记者 张诗梦摄

中国军网:我手上有一份简历,密密麻麻写满了布哈所获得过的荣誉。特别是不久前,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布哈榜上有名。从布哈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很多精神,在您看来,作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布哈究竟“美”在哪里?他身上有哪些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宗永祥:布哈之所以获得这么多荣誉,关键在于他具有独特而崇高的精神品质,而这种精神品质又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军内外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我想这既是他“美”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身上的闪光点不一而足,在前期的宣传报道中都有所展现,但最宝贵、最核心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信念坚定、担当作为、人民至上、崇德向善这四条。

信念坚定,集中体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胸怀远大理想、始终执着追求的政治品格。“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布哈奋力前行的指路明灯和精神支柱。布哈出生在凉山州甘洛县一个贫苦家庭,目睹彝乡的贫穷落后,改变家乡面貌、帮助村民摆脱贫困的愿望十分强烈,从小就胸怀报国之志。他自觉把个人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强军梦,大学毕业不忘当初的远大志向,主动放弃优厚待遇,毅然携笔从戎,加入武警部队方阵;入伍后扎根基层一线,主动请缨投身脱贫攻坚战,始终怀揣着爱党爱国爱军的赤子之心,听党指挥、看齐追随的政治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这种坚定的信念给予他无穷的精神动力,一直引领着他、支撑着他走出一条无悔而光荣的人生道路。

担当作为,集中体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忠实履行使命、敢于斗争拼搏的奋斗精神。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布哈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战位,抓建部队兢兢业业,所带中队连续3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练兵场上、任务面前敢于叫响“看我的、跟我来”,出色完成美姑县“10·20”特大泥石流抢险、“4·2”居民楼火灾救援等任务,主动请战参加冕宁县“6·26”特大暴雨灾害抢险救援,把责任举过头顶、视使命重于泰山。面对扶贫梭梭拉打这块硬骨头,布哈不畏困难、从不放弃,越是艰险越向前,抓住建强支部、扶志扶智、移风易俗三个重点攻坚克难,千方百计解决基础设施差、医疗水平低、产业岗位少等难题,带领151户607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布哈正是通过不懈的奋斗与拼搏,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与荣誉。

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弘扬优良传统、践行为民宗旨的深切情怀。布哈对彝族群众发自肺腑的真挚感情,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布哈在“彝海结盟”的故事熏陶下成长,视“当你把百姓装在心里,百姓会把你举过头顶”为座右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召群众,用夸父逐日的精神战胜贫穷,在没有硝烟的“战场”谱写了军民鱼水深情的新篇章,赢得了群众“莫士森颇,卡莎莎”(彝语,意为军官,谢谢)的广泛赞誉,续写了“彝海结盟”的时代新佳话。

崇德向善,集中体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乐于付出奉献、永葆革命本色的高尚情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布哈始终秉持“能付出是一种幸运、被需要是一种价值”的理念,对家庭高度负责,对战友真挚关怀,对社会倾情回馈,时刻传播着强军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从创建自强社援助困难学生到借力社会资源帮助村民就业增收,从刚入军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到取得荣誉后更加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一点一滴体现着社会公德,一言一行展现了军人品德,折射出新时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底色和道德光芒。

武警四川总队昭觉中队官兵与布哈在一起

中国军网:这次到总队采访,我们与许多基层官兵聊起布哈,大家对他的先进事迹都充满敬意、如数家珍。积极培养、宣树先进典型,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引导群众投身伟大事业,履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和军队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了解到,总队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宗永祥:回望历史,抓典型教育一直是我们党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法宝。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先进典型始终承载着时代的主流精神和价值取向。“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带领人民群众战盐碱、斗风沙的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雷锋,60多年深藏功与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时代楷模”张富清,“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等。正是这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典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主席在《要善于学典型》一文中指出:“‘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近年来,我们深刻领悟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导向,对标对表全军“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和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评选活动,始终把典型宣树作为总队党委总体抓建思路的重要内容之一,看得很重、抓得很紧,坚持“从一线干出来、从实践中成长起来、从群众身边踏实走来”的原则,每年组织“百名优秀官兵标兵”评选表彰,先后涌现出“全国自强模范”闫巍、“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叶芃、“武警部队十佳军嫂”高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感人事迹极大激发了广大官兵献身强国梦强军梦的政治热情和使命担当。

布哈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时代典型。客观地讲,布哈自身有着强烈的爱党爱国、矢志强军的初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恒心和感恩图报、造福人民的真心,但更是靠着经年累月、苦干实干、笃定前行,一点一滴赢得组织肯定、官兵拥护和群众点赞的。他的这种精神,从梭梭拉打村逐渐拓展到全总队27个扶贫点、43个扶贫村,从脱贫攻坚战场逐渐延伸到全面锻造“三个过硬基层”、全面提升谋战务战胜战能力、全面推进总队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渐渗透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四川特大洪灾抢险救援、“十三五”规划攻坚等一场又一场硬仗。最近一个时期,总队党委精心筹划安排一系列活动,持续掀起向布哈学习热潮,切实把榜样的力量传递给每一名官兵、体现到每一项工作、践行在每一次“冲锋”。

布哈与青年官兵交流

中国军网:这次采访,我们有幸观看了总队《榜样的力量》专题文艺晚会,当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从晚会谢幕到布哈走下舞台的5分多钟时间里,官兵们自发的掌声一直没有停。从他们的表情中,我们看到了布哈这个典型真正走进了大家的心里。下一步,总队打算如何扩大示范效应,让布哈成为部队官兵乃至广大青年都自觉学习的榜样,让布哈精神成为全军乃至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宗永祥:布哈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表彰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以来,各大主流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集中深入地挖掘和报道,在军地内外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不少领导和机关同志下部队回来都反映,现在基层官兵对布哈故事都耳熟能详、侃侃而谈,对布哈精神都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不少战士在布哈艰辛求学事迹的示范带动下努力考取军校,不少官兵在布哈扶贫济困事迹的影响下投身社会公益,不少干部在布哈爱岗敬业事迹的感召下干劲韧劲更足。近期,布哈的母校成都理工大学专门邀请布哈为青年大学生上开学第一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特邀布哈参加公益节目助力脱贫攻坚,多家网络电商主动联系布哈承销梭梭拉打村的扶贫产品,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布哈,了解他的故事,更被他的先进事迹所吸引和感染。我感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下步,我们还将以更大的力度、面向更广泛的受众,讲好布哈故事、传递好布哈精神。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英模就是一根标杆。布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亮丽风采,有力回答了广大青年和部队官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中应当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条、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大力宣扬布哈事迹、学习布哈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年和部队官兵投身强国强军实践,扎根本职敬业奉献、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对于汇聚磅礴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借这个机会,我们也想向广大青年官兵发出倡议:与布哈一道,为自己树立人生道路的标杆、奋斗不息的榜样,时刻见贤思齐、对标看齐,在感悟先进、对照先进中找差距明方向,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学习典型、崇尚典型、争当典型的生动局面。与布哈一道,自觉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国强军的伟大实践,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在灵魂上再“补钙”、本事上再“升级”、血性上再“淬火”、品德上再“提纯”,用实干成就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习主席对于新青年“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殷切希望。与布哈一道,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遂行急难险重任务勇上一线、敢打头阵,面对棘手难点问题主动请战、勇挑重担,坚决向党中央、习主席交出合格答卷,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进程中,用忠诚和使命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