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干实事,看这个支队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史东升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0-06-04 14:50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连日来,武警云南总队执勤支队党委先后分赴红河州蒙自市鸣鹫镇三道沟村、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同心村调研了解脱贫攻坚成效。

红河州蒙自市鸣鹫镇三道沟村 。李欢欢摄

“黄林英奶奶,武警官兵来看望你了……”工作组一行来到红河州蒙自市鸣鹫镇三道沟村,在田间地头与黄奶奶话起了家常。经了解,该村仍有三户未脱贫,黄奶奶家就是其中的一户,一家五口,儿子在外打工,2个孙女、1个孙子留守。

黄奶奶与工作组一行牵手合影 。李欢欢摄

“感谢政府为我提供的300多棵冬桃苗和2袋化肥……按这个长势,今年收入肯定好。”当地政府实施产业扶贫这一举措主要是针对因技术致贫的贫困家庭,黄奶奶很勤劳,但是苦于传统种植,收入不高。针对此情,村委先后采取帮扶冬桃苗、化肥、农具等物资,并落实医疗优惠政策,对孙子孙女实施免除学杂费、补助生活费等形式帮助黄奶奶一家脱贫,现在黄奶奶一家的日子有了大盼头。

同心村新建搬迁房整齐漂亮 。史东升摄

走在同心村的水泥路上,一栋栋漂亮的搬迁房依山而建,宽敞的水泥路穿梭其间,半敞庭院制酒飘香,田间玉米长势喜人,山间企业厂房林立,脱贫后的同心村,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同心村村企一角 。史东升摄

村民推荐介绍先进脱贫经验 。史东升摄

“扶贫重扶智,授鱼应授渔……”工作组、村委会一行人边走边聊,当仲生瑾支队长提到希望村委会借鉴大理祥云县“重视特色产业扶贫、健全转移就业帮扶、提供政策兜底保障等”脱贫致富举措后,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村民李富千大伯就是特色产业扶贫典型,李大伯有传统的酿酒工艺,但是屈于交通不便、不懂市场,很难盈利。自搭上脱贫致富快车后,在工作人员的帮扶下,李富千大伯的包谷酒卖出了同心村、卖到了东川区、走到了昆明市场,20元左右一斤的同心村包谷酒很受欢迎。

了解村民自拷酒工艺及收入情况 。史东升摄

工作组走进半敞庭院,李富千大伯高兴得要给工作组打酒喝,工作组人员谢绝好意后,李大伯讲到:“制酒每年收入近10万元,这离不开政府工作人员为他推广技术、推销卖酒,他现在拟从利润里拿出部分用于雇佣村民,政府帮了他,他也要帮助村民,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走进新搬迁房内,揭开锅盖鸡蛋面沸腾滚滚,走进卧室,姐妹俩认真复习功课,一幕幕、一景景,祥和且幸福。

姐妹俩在新建搬迁房内学习 。史东升摄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担当,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农民再扶一把。”望着这一片生机盎然、安静祥和的景象,官兵们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