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烟火人间遇春风——关于话剧《春暖人间》的创作谈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林蔚然 龚丽莉 责任编辑:王韵
2024-08-28 15:04:38

烟火人间遇春风

——关于话剧《春暖人间》的创作谈

■林蔚然  龚丽莉

话剧《春暖人间》海报 成都艺术剧院供图

四川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虽然少小离家,但小平同志对家乡人民的影响却是持久深远的。广安不仅完好保存着小平同志故居,广安人民也在情感上与小平同志有着不同寻常的连接。写一个发生在广安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创作一部讴歌改革开放、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舞台文艺作品,是话剧《春暖人间》的创作初衷。

由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出品、成都艺术剧院创演的原创话剧《春暖人间》,以生活在广安邓家老院子的几个普通家庭和典型人物命运变迁为主线,生动再现时代变革中恢复高考、包产到户、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培育和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事件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变。

居住在邓家老院子的几个家庭,是普通百姓的代表。话剧《春暖人间》截取他们人生中重要的节点,把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的艺术呈现,以此反映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在创作中,我们旨在通过这部作品使对改革开放历程怀有深厚情感的中国人,再次感受到情感的触动、激活人们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记忆。

创作初期,我们曾多次前往广安小平故里采风。当我们走在小平同志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时,真切地体会到“小平老乡”不是一个空泛的称谓,而是根植在几代广安人心中的身份认同。有一个生动的表现就是,走出家乡的广安人在自我介绍时会说:“你好,我是四川广安人,邓小平的老乡。”

改革开放历程是波澜壮阔的,也是生动鲜活的。对于经历改革开放之初的人们而言,至今保留着“涅槃”般的记忆。采风过程中,很多人给我们讲述了他们的经历,有平淡的生活,也有时代的传奇,件件桩桩、点点滴滴,让我们心中的故事日渐清晰起来。很快,我们达成了创作的共识:要写“大时代的普通人”,从那些真实生动的故事中找到时代的切片,用细腻的舞台艺术语言展现普通人的生活,进而折射出时代的图景。

话剧《春暖人间》选取了小平同志的故居“邓家老院子”这一特定环境,既能够与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又能与当时涉及普通百姓生活的多个领域联系起来。全剧除了序幕和尾声之外共有4场戏,分别呈现了不同年份的重要历史事件:第一场,1977年,恢复高考;第二场,1978年,包产到户政策试点;第三场,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北大学子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第四场,1997年,香港回归。

叙事在不同的年代语境与故事、人物当中展开。但作品不聚焦于某个贯穿的矛盾冲突,不纠结于矛盾起承转合的传统模式,更不依赖于制造悬念,而是紧紧抓住不同年代里人的情感、命运、成长,让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人物状态相结合,达到真实可信的艺术效果。作品中,一件件见证岁月变迁的老物件,一首首充满年代感的歌曲,一段段珍贵的历史事件影像等,从不同角度再现了时代的样貌和氛围。

故事从1977年10月的一天讲起。在农村的知青安然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命运由此改变。她的改变也影响着春风村几位年轻人走上了各自灿烂的人生道路。他们当中,有重新站上舞台的文艺工作者;有市场经济中的弄潮儿;有寻觅半生最终找到人生方向的追梦人……

《春暖人间》是一部群像戏。作品通过刻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努力激活观众的改革开放进程记忆,让观众在剧中找到自己以及父辈曾经走过的年代,引发情感共鸣。舞台上,从1977年到2024年,普通人物的命运变化、成长与蜕变得到充分展现,让有着相同或相似经历的观众得以共情。

《春暖人间》是我们用情用心书写的一部纪念小平同志的话剧作品。虽然舞台上没有直接呈现小平同志的人物形象,可他又在这部戏里无处不在。作品中,时代变迁的宏大主题,始终是从普通百姓的群像中体现出来的。舞台浓缩着时代变迁,也讲述着普通百姓的烟火人间故事。话剧《春暖人间》以充满烟火气、人情味的普通人物故事,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生的巨变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