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月饼饭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长国 责任编辑:杜圣智
2024-09-10 08:49:34

月饼饭

■张长国

夕阳慢慢向远处的深山落去,暮色正从天边一点点铺过来。那一年,父亲所在的连队拉练来到一个山沟沟,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难得遇到几个老乡。

“今天宿营看来又得自力更生了。”“唉,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有个树林也好呀!”队伍里几个年轻的战士小声地议论着。

“快看,前边有条小溪!”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见一条铺满石子的小溪流水淙淙,清澈见底,不时发出叮咚悦耳的响声。顺着溪水往上游看去,有几个村民模样的妇女正在小溪边淘洗着什么。

连长命令队伍原地休息,让文书去问一下老乡,看有没有房子能够宿营。没过一会儿,文书拉着个脸回来了,“报告连长,老乡不搭理我。”

“你是咋说的?”

“我看到一个老年妇女,喊了声‘大娘’,结果她白了我一眼,其他几个妇女都笑我。她们的方言我也听不懂,就回来了。”

这时,一个战士忽然失笑,连长扭头瞪了他一眼:“有什么好笑的!”这个战士是老兵,他站起来,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报告连长,文书说错了。”

连长觉得稀奇:“噢,那你讲讲看,哪里错了?”

老兵说:“这里离我的家乡不远,这里寨子的老婆婆不能称呼为‘大娘’,年轻的女孩子才叫‘大娘’。对老婆婆应该叫‘娘娘’。”

文书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怪不得那个老婆婆不理我!”

看这位老兵对寨子的习俗如此熟悉,连长便派他去和老乡们沟通。不大一会儿,老兵带回来一个打着赤脚、模样憨厚的中年人,他是这个寨子生产队的队长。中年人笑得亲切,只是满口的方言让人摸不着头脑。好在这位老兵能听懂,他说这位队长很尊敬解放军,今日遇见了,高兴得很呢。随后,他向中年人说了连队想要住宿的需求,中年人爽快答应了。

连队进入了寨子,以排、班为单位,住进了村民腾出的干栏式屋子中。那时,父亲只有19岁,当兵刚满一年。他和几个战友正好住进了被文书问路的那个老婆婆家里。

月亮已经爬了上来,在浅浅清辉的映照下,父亲看见在房门上挂着一块写有“烈属光荣”的木牌。那木牌应该有些年岁了,红漆剥落,很是陈旧。父亲把这个发现报告了班长,不一会儿,连长也知道了。连长带着那个老兵来到老婆婆的家,了解后才知道,她的丈夫是红军,牺牲在长征路上。连长沉默了,随后把大家召集到了一起,“同志们,我们必须要为老人家做点什么,否则就对不起我们头上的红星。”

皎洁的圆月又升高了些。父亲和几个战友躺下休息,见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步枪的枪刺上,反射出一抹幽冷的光。父亲忽然想起,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中秋节,该吃月饼。可远离家乡几千里,父亲不由有些想家,恍惚间,竟闻到了月饼的香气。也许是太疲倦了,伴着月光与月饼香气,父亲沉沉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在连长的组织下,战士们开始给老婆婆家里打扫卫生,又把房顶漏雨的瓦片进行了更换,还从山上搬来石头,在老婆婆的房子前铺了一条石子路。

晚间开饭了,父亲和战友一起到炊事班集合吃饭,连长早早就到了。只见他身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摞圆圆的东西,父亲仔细一看,竟是月饼。连长扫视了一圈战士们,朗声道:“同志们,今天是中秋节,万家团聚的日子。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这里的群众都是我们的亲人。昨天晚上,红军烈属老婆婆拿出自己不舍得吃的白糖,用苦荞面连夜给我们做了这些月饼。”说到这里,他有些哽咽了,“连队人多,不够分。这些月饼就让炊事员掰碎放到锅里,每个人都能吃到,大家说好不好?”

“好!”战士们一个个眼圈红红的,声音洪亮。

原来昨晚月饼的香气不是幻觉,是红军烈属老婆婆在为子弟兵们连夜赶着做月饼呢。那个年代,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高,但为了给战士们过节,老婆婆把自己都不舍得吃的东西全部拿出来为子弟兵们做了月饼……

饭是稀饭,由于放进了月饼,散发出丝丝的甜香。父亲端起碗,抬头看了眼天边如玉盘一样的圆月:这怎么不算团圆呢?身边的战友们、这里的群众都是亲人啊!

一晃50多年过去了,又是中秋时。父亲说,他再没有见过那样皎洁的圆月,也再没有吃过那样香甜的月饼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