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最炫民族风”红了石榴,甜进心里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任旭 郭雪飞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7-03 21:23:28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博物馆中,有一幅元墓壁画《夫妻对坐图》。

蒙古帐幕之下,男主人头戴蒙古族圆顶暖帽;女主人身穿窄袖左衽长袍,外罩开襟短衫。两人相对而坐,温馨和谐,展现出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

元墓壁画《夫妻对坐图》。郭雪飞摄

自古以来,内蒙古地区便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舞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汇聚融合,为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如今,在这里居住的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数十个民族,共同谱写出一曲民族团结的悠悠牧歌。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延续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离不开各民族的交流互鉴。

197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赛沁塔拉,一尊高26厘米、完整无缺、躯体蜷曲、龙形的祭祀礼器,闪耀着墨绿色的光辉破土而出。“中华第一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碧玉龙的发现,揭开了“远古中国龙”神秘的面纱。

红山文化玉龙。新华社图

玉器见证了中华文明形成和连续发展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各民族融合发展和团结进步的重要物质见证。此后,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在赤峰以不同时序融合绵延。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不断激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中,非物质文化根植传统,用富有特色的呈现方式,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绚烂多姿的魅力,在获得感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巩固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

在赤峰市松山区临潢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身着多民族服饰的社区乌兰牧骑队员们正在排演歌舞《石榴情》。

社区乌兰牧骑队员们正在排练。郭雪飞摄

“我们每周都会自发参加排练,在这里不同民族的队员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进步。”乌兰牧骑队员刘艳芳说。现在队员已经由21人增加到了66人,还新组建了2支小分队,多次深入基层演出,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及时传递给各族群众。

据了解,临潢家园社区成立于2014年,生活着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壮族等13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融合聚居社区,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以“家”的理念为核心,开办了书法班、民族技艺传承班、民族融合小课桌等特色活动项目,打造了一个温馨的“民族团结之家”。

2019年,临潢家园社区荣获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社区成为各族居民在文化上相互交流、情感上相互认同、生活上相互融合的桥梁和港湾。

“守好居民的小家,就是在为守好祖国这个大家做贡献。我们要用小家的和睦撑起祖国大家的和谐!”提到今后,吴晓华说:“我们将采取更加扎实的措施,以更加精细的服务,把各族居民群众团结在社区这个大家庭当中,让大家更有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

舞蹈室里,社区乌兰牧骑队员精神十足地排练着新舞蹈;书画室里,书法爱好者们挽袖执笔、挥毫泼墨;民族传统工艺区,居民们交流着民族编织技巧;棋牌室内,大家以牌会友,切磋技艺,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各族群众和睦共处,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融合之家”的温馨画卷。

“村子发展就跟一家人过日子一样”

“这里有新鲜的李子,都是村民们自己种的,大家快来尝一尝!”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热情招待着八方来客。

在她的带领下,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跑者”,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

为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小庙子村建立了松山区第一家民俗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858平方米,由5个室内展厅和一个室外展示连廊组成,主要收藏、展示、研究民俗文物。

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正向参观游客介绍民俗博物馆展品。郭雪飞摄

小庙子村的会计武凤山介绍:“博物馆里年龄最大的老物件儿要数这把“洋炮”了,大概有100多年历史。这是老沈头从家里拿出来捐到民俗馆的。”武凤山回忆。他家祖上从山西“走西口”来到这里,如今家里已有六代人。“民俗博物馆里的这些老物件儿,都是村民们从自家收拾出来的,它们就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武凤山说道。

从蒙古族服饰、满族旗头、清代指甲套、酒杯、银碗,到煤油灯、洗衣板、便脚布鞋、犁杖、饸饹床子……一件件凝结着全村村民智慧与汗水的老物件儿,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去那段艰苦却充满力量的民族团结故事。

小庙子村的承包地,主要种植牛膝、党参等10余种中药材。郭雪飞摄

近年来,小庙子村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通过推行“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党员+农户+公司”的模式,使全村绝大多数劳动力都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小庙子村先后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品种发展到桔梗、牛膝、黄芩、防风等10余个品种,实现与药厂签约的订单种植。发展中药材种植、打造经济林、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新鲜蔬菜加工厂,小庙子村“四驾马车”齐开动,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展望未来,赵会杰动情地说:“村子的发展就跟一家人过日子一样,各族老百姓团结起来,有劲儿往一处使,把小庙子村建设得更美好!”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盛夏的马鞍山林场天蓝水绿、树木葱笼。站在山顶一眼望去,群山环绕、万木峥嵘,一番别样美景。

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 郭雪飞摄

马鞍山的山脚下,是村民张国利的家。

家门口,几块牌匾格外醒目——“民族团结之家”“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光荣之家”。这些牌匾,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这个家庭非凡故事的生动注脚。

张国利的全家福照片。郭雪飞摄

张国利家共有十一口人,不仅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也是融合了汉族、蒙古族、满族三个民族的多民族之家,更是培养出两名军人的光荣之家。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张国利说,“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大伙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都是一家人,家和万事兴嘛!”

张国利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也正是马鞍山村民们幸福生活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马鞍山村加强生态保护,在发展林果业和旅游业的同时,打造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森林康养、红色教育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加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张国利说:“大家都自觉地抱成团,保护好环境。以前只知道上山砍树当柴烧,现在知道了不同的树下长不同价格的蘑菇,每棵树都是摇钱树!”

张国利担任喀喇沁旗红色旅游讲解员至今4年有余,在谈到对未来的期许时,老人的心愿很朴实:“我今年71岁了,眼看着这些年,村里路变好了,山变绿了,游客多了,收入也多了!希望我们的红色教育基地能吸引来更多游客,家家更富裕,国家更富强!”